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着眼乡村振兴后继有人,严把标准关、审核关、素质关“三关”,加大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培养力度,为2026年村党组织换届夯实人才基础。
严把标准关,明确条件“定”人。划定4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两项硬指标”,突出政治素质好、表率作用好、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好“四项好标准”,由乡镇党委从户籍在本村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择优推选2名有担当、有抱负的党员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全方位拓宽后备人选来源。
严把审核关,综合考察“选”人。严格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个人自荐、村级初审、乡镇考察、县级备案入库“三荐两审一备案”程序,以1∶2比例确定588名推荐人选,按照“一村一册、一乡一库”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库,其中返乡创业大学生60名、退伍军人58名、致富带头人33名、乡贤75名。
严把素质关,搭建平台“育”人。常态化组织后备人选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经常性接受理论武装和党性锻炼。采取设岗定责、跟岗锻炼等方式,安排后备人选到村跟班学习,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矛盾纠纷调解等实际工作,多维度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切实提升后备人选能力素质。
(互组)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