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祖国好 家乡美】探秘丹噶尔古城里的“镇馆之宝”

来源: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2024-07-10     作者:王琼

黄南新闻网讯   每个博物馆都有属于自己的“镇馆之宝”,究竟是什么样的藏品,才担得起“镇馆之宝”的名号?在湟源县丹噶尔城内的湟源县博物馆内有一件1982年在大华中庄出土的青铜鸠杖首,因其构思巧妙、造型逼真、工艺复杂、历史悠久等原因被作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它是来自三千年前的青铜器

它是如何在灿若繁星的珍宝中脱颖而出的?

青铜鸠首“犬吠牛”杖首出土于湟源县大华中庄遗址,铜铸,通高11.7厘米,宽8.5厘米,銎直径2.3厘米,呈圆筒形,为国家一级文物。銎上为鸠首,圆眼,眼下有一周联珠饰,眼部凸现,啄部中通。鸠首部饰以母牛,拱腿翘首,竖耳扬尾,作与犬决斗状。母牛腹下一小牛正在吃奶,形态可掬。鸠啄端饰一犬,犬后腿下蹬,头部高昂,翘尾张口,面向母牛狂吠,画面动静相宜,为研究卡约先民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标本。

“这简直是奇思妙想!原来三千年前人们的想象力就如此丰富,生动活泼!”

穿越古今,每件珍稀文物背后,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青铜鸠首“犬吠牛”杖首其实是“王杖”

看着陈列在博物馆内的青铜鸠首“犬吠牛”杖首,仿佛回到了几千年前。

将“犬牛相戏”的形象浓缩于一只鸠的头上,其中到底隐含着什么寓意呢?据史料记载,周以来,鸠鸟崇拜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盛行于我国的南北方。

鸠虽然还高踞在王杖之上,可羌人却敢将“犬戏牛”的铜雕塑在鸠的脑袋上!实际上,这象征着牧业繁荣的母牛和小牛犊以及保护它们的牧犬雕铸在神圣的鸠之头顶,羌人用形象而又直观的铜雕语言在祈祷。

出土该文物的大华村西约十公里的地方称“柏林嘴”,原名叫“哈那呼鲁呼”,意为“国家坐的地方”,是古老羌族王城的可能性很大,有王城必有王杖。

原来,鸠杖又称之为“王杖”,是部落首领权势的象征。这也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国之重器”的原因之一吧。

有专家指出:“将崇拜物形象雕在图腾柱上,立于生活环境中最醒目的位置,祈求它保佑族群的平安,这是许多原始民族共同的习俗,而将崇拜物形象装饰于柱顶或杖端,让图腾与日常生活用物相结合,则为图腾柱古俗的衍生现象。”羌人的“鸠杖”也大抵是如此的。

“犬吠牛”鸠杖比铜奔马还早1000年

作家井石在《湟源出土的大戏牛鸠杖首说开去》中这样阐述:从丹地大华中庄出土的“犬戏牛”鸠枝首联想到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东汉墓中的铜奔马。这件汉代青铜圆雕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鸟身上。其造型之生动,铸造之精美,比例之准确,为中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近年来,有些学者大胆猜测,结合湟源大华中庄村出土的“犬戏牛”鸠杖首来看,那匹俊美无比的天马脚下所踏的飞鸟既不是燕子,也不是龙雀,而是那只具有超凡神力的鸠鸟。这只飞鸟就和早于它一千多年的“犬戏牛”鸠杖首,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从“国之重器”到“镇馆之宝”,“犬戏牛”鸠杖首更有让人津津乐道之处。

“没想到,在一座小县城藏着这样珍贵的文物,器以载道,应该让鸠杖首走出湟源,走出西宁,走出青海,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在众人眼前。”来馆参观的李先生诚恳地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