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婧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甘肃、青海、西藏等地考察调研,明确提出要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6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也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青海作为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区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立足新发展阶段,青海把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任务,全方位落实国家生态战略,全力守护“中华水塔”。
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考察青海时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生态保护修复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等作出了安排部署。青海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聚焦保护“中华水塔”、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目标,全面推进重点区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和修复,统筹长江、黄河、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通过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省内物种种群数量显著增长,生态系统功能保持稳定,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青海省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旨在充分发挥自然恢复潜力基础上,与人为促进的恢复力措施体系有机结合,从而促使群落向良性方向演替,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边际效应最大化。生态系统修复涉及流域、森林、草地等不同尺度,应加强不同尺度生态系统本底调查和机理研究,尊重生态系统恢复的演化阶段,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要素与人类社会要素的和谐布局与有机统一,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做到预防保护、动态观测、评估分析、共治共享、久久为功等,以实际行动保护“中华水塔”。
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时指出:“青海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海时提出:“全力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青考察时强调:“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青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创新与实践提供明确方向,青海近年来有效提升了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技支撑和创新能力。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革新和理论创新。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接轨,创新性发展草地多功能性理论,提出了“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示范推广范式”和“生物多样性与牧民可持续生计相结合的和谐发展模式”。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技术突破。通过无人机、人工智能(AI)自动判别、系留气球、卫星遥感监测等新手段,实现了保护精准化管理和技术的突破。同时建立了“星—空—地”一体化的野生动物调查体系,基本建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物种数据库,同时编制完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物种名录,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加快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近年来,青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6月考察青海时提出的“要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总结三江源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加快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守护好自然生态,保育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的重大要求,持续推动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相统一,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加快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一是完善制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了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组织编制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总体规划》《青海省自然保护地发展总体规划》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形成了由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等组成的规划体系,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优化空间布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建立。2019年3月,青海在全国率先启动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全面摸清了自然保护地家底。全省原有的109处自然保护地被整合优化为3类83处,总面积达27.22万平方公里。其中,国家公园面积占全省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75.85%。优化后初步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些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初步形成规范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制度标准体系。全面梳理了现行与自然保护地有关的标准规范,充分吸纳三江源国家公园标准体系建设成果,制定出台了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建构方案等18项制度办法,发布自然保护地建设规范等4项技术标准,初步形成了规范统一的自然保护地制度标准体系,切实维护好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