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我刚才走过来的时候,看见我们院子里有积水,就因为这两天下雨……”7月22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下着小雨,但也有居民前来找社区工作人员“喧板”(唠嗑),原本固定两周一次的“喧板日”也成了“常态化”。
海晏县西海镇城西社区党支部委员会由书记、副书记(兼组织委员)、宣传委员3人组成,支部现有党员22名。其中,社区在职党员6名、退休党员11名、应届毕业大学生党员1名、个体务工党员4名。
西海镇城西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邢爱琼介绍,西海镇城西社区将“喧板”(唠嗑)“常态化”,固定两周一次的“喧板日”成为群众“问政策、解诉求、发牢骚、化矛盾、唠家常”的“话语”平台。通过“请进来”唠嗑的方式,倾听老百姓的“家常话、牢骚话、苦水话”,引导老百姓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人翁”,同时可以排查、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海晏县西海镇城西社区成立于2011年7月,属于西海镇老城区。辖区4个三级网格,共有居民住宅楼61栋,目前实际居住人口1441户3246人。
“我们37号楼2单元的自来水管道因老化破裂,现自来水公司已停水,麻烦你们过去看看……”,7月17日下午,居民到社区来“喧板”,反映单元自来水管道地下部分破裂,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这是最近一次居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得知情况,我们立即组织人员去现场实地勘查。因水管老化影响供水,社区积极协调解决,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耐心对双方进行沟通协调,在沟通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既考虑施工方成本、又兼顾居民经济承受范围的合理方案,双方最终就维修费用达成一致后签订了《自来水管道维修协议》。在社区的快速反应、沟通协调和引导下,3天内完成了施工,保证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邢爱琼说。
自社会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海晏县西海镇城西社区主动作为,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不断提升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让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
城西社区将居民议事会“微小化”,打破以往的“定时、定人、定场地”的老方式,转变为现在的“随时、随地、随人”的新方式,将议事会开到大街上、楼栋下、家门口,让群众树立“自己的事自己说、自己议、自己定”。而后,按照“三事分流”(即大事上报政府部门负责解决,小事由社区引导社区组织或单位解决,私事由群众自行解决)自治机制逐一解决。这样一来,既理清了问题的来龙去脉、分清了职责,又通过议事会发动群众广泛全程参与社区自治,实现了社区治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针对楼栋长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通过‘以点带面’,我们推选辖区10名楼栋长为模范楼栋长,参与社区事务、调解邻里纠纷、开展志愿服务,让其真正成为社区的‘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治安员、公益员、协管员’。在便民服务工作中,党支部充分发挥社区工作人员的特长优势,组建‘群众烦心事化解团队’,外围基础设施问题的处理组、管道堵塞漏水的协调组、民生帮扶的救助组、零星矛盾的化解组,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动起来,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又锻炼大家的协调沟通能力,真正做到齐抓共管。同时,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作用,用‘借力用力’的方法,依托辖区驻镇单位资源优势,以‘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为民服务方式,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邢爱琼说。
“治理只是由多数人接受才会生效的规则体系。我们努力引领群众在思想观念上转变,增强群众的自治意识;发挥好支部和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共同形成一些好的规则体系。这就需要我们的这些规则体系是在倾听老百姓‘家常话、牢骚话、苦水话’中提炼出来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规则体系才会被大多数群众接受,治理工作才会做得实实在在,才能经得起群众的检验。”邢爱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