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办学是解决西部地区部分学生上学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这一理念是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重要经验。可以说,把教育置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将是西部地区奋起直追、发挥后发优势的关键所在。
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是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重要举措。“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名好老师就是一种好教育。”强教必先强师。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从2022年开始,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其基本路径就是按照东西部协作的框架,由东部地区选派优秀的校长赴西部受帮扶学校任正职校长,带领优秀教师管理团队进行三年为一周期的蹲点式帮扶,并将受帮扶学校的教师、校长送往东部参加精准培训。通过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帮扶方式,能辐射影响当地教师队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更好地实现教育与科技、人才以及与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西部的崛起才有抓手,发展才有底气。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西部的内在需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于要发挥后发优势的西部教育事业来说,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提前规划,增强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构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新格局,推动形成与国家发展战略、生产力布局和城镇化要求相适应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发展新高地,是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时代使命。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一所好的学校不仅仅服务几百上千名学生,更是当地社会文明建设的好抓手和推进器,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希望,是展现当地风貌、连接全国乃至世界的又一个起点。
(原载于《光明日报》2024年7月4日第11版,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