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育人功能的强化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8-02     作者:葛艳明 李 想

大学体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落实体育育人实践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质量关系着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反映着高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关注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致力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由此,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对高校体育育人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视域下,要求高校体育既要能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品格,还要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此,高校应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现阶段体育育人实践,从育人师资、育人理念、育人方式等方面入手,全方位保障体育育人功能的强化。

提高体育教师育人素养,增强体育育人功能

体育教师是体育育人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个人育人素养对育人功能有着重要影响。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需重视体育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育人素养,帮助体育教师在具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能够持续增强体育育人功能。

加强思想教育力度,提升体育教师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高校应通过思想教育方式,帮助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育人观,促使体育教师切实担负起育人使命。同时,高校还需帮助体育教师在入职后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制定好个人职业发展阶段性目标,明确完成育人职责的长远目标,以此将教师的个人发展融入育人工作中,引导体育教师从思想层面更好地组织和开展体育育人实践。

开展多元化培训,增强体育教师育人素养。立足体育教师发展现状与育人素养,高校应针对性组织系统化培训,增强体育教师育人素养。针对校内全体体育教师,开展核心素养主题培训,帮助教师系统了解核心素养,指导教师开展育人工作;通过师徒结对子形式,发挥优秀体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年轻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核心素养;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合作教研等活动,让体育教师在与思政教师、其他专业教师的协作互动中,树立跨学科意识,实现综合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综上,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活动,能真正帮助体育教师重视核心素养培育,还能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实践锻炼等形式,全方位提高体育教师育人素养,从而更好地强化体育育人功能。

树立以人为本育人理念,注重培养体育品德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育人的重要主体,其个人是否具备核心素养,反映出高校体育育人的效果。高校及体育教师应重视大学生学情实际,在以生为本的体育育人实践中,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同时,应以大学生学情实际为依据,开展个性化教学,在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同时,关注大学生的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

树立以人为本育人理念,把握大学生学情实际。高校及体育教师应明确体育育人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关注大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应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开展学情实际调查,重点把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体育锻炼的习惯和需求,以及体育品德、体育意识、体育精神等实际情况。并为大学生设置专属的学情实际数据库,方便体育教师参考大学生实际需求设置体育育人模式,进而提升体育育人实践针对性。

搭建体育品德培养平台,开展多元化育人实践。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应关注培育大学生体育品德。高校应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入手,为大学生搭建培养体育品德的平台,给学生提供除体育课堂外更多的课外实践机会,帮助大学生参与更多样的体育锻炼。结合校内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校外体育竞赛的参与,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大学生的拼搏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在体育锻炼与实践中得以增强,切实帮助大学生养成体育品德,具备体育核心素养。除此之外,大学生自身应明确主体意识,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参加体育课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持续提升个人核心素养。

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体育课程是体育育人实践的重要载体。核心素养视域下,强化体育育人功能,高校需重视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创新,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学习习惯、形式多样的体育课程,吸引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体育素养现状,高校教师应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问题导向式等模式,真正将大学生置于课程主体,帮助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学有所得。例如,教师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展体育育人活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设计体育锻炼技能演示的线上课程,包括慕课、微课等形式,方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初步掌握体育项目的运动技巧;随后在课中环节,由体育教师开展线下面对面、手把手的锻炼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在课后环节,教师可设计教学反馈,在师生互评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形成对体育锻炼的深度认识。

开展个性化教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高校应设置不同项目的体育课程,为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的大学生提供体育俱乐部、体育学术研究项目、体育管理实践等多元化选择,促使大学生能主动参与体育育人实践,实现个人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不同项目设置的基础上,高校及体育教师还应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专业所长,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基于此,高校则可进一步培育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展现出多元化的体育育人功能。

〔作者:葛艳明、李想,单位:河北金融学院体育教育教学部。〕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