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和解决,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明确强调要不断提高“系统思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对产业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过程。不仅需要深入诸要素的功能、结构、组合方式层面,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组织协调及催化融合作用;也需要不断探索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要紧密联系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等展开。以系统观念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稳中求进地发展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要求。
基于系统的过程性,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关系。一切系统都在时间之维中产生、存续和消亡,要以过程性思维,把握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时间、空间和背景、发生条件等构成的视域中分析系统的变与不变,确保系统的动态稳定。基于系统的过程性,生产力的发展,从最初的自然索取,历经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进入如今的信息时代,产生了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不是单纯的时间先后关系,也不是割裂对立的关系,而是守正创新的关系,如一座塔的塔尖与塔身、基座之间的关系。塔尖越高,塔身必须越坚实,基座必须越牢固;反过来,如果只有塔身与基座,我们就无法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就无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制高点。对于青海来说,一方面,生产力发展的整体水平相对滞后,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且转型升级任务较重,传统畜牧业仍是广大牧区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恰逢高原资源能源优势彰显的时代机遇,盐湖综合利用、生态旅游、绿色有机农牧、数字经济等发展势头强劲,东数西算渐成规模,发展新质生产力条件得天独厚。因此,在青海,就更要把握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性,科学对待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统筹推动有机畜牧业、文旅产业、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盐湖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高原生物、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
基于系统的整体性,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多要素协同。系统是一个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整体性是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正是这种特性,使系统中每个要素的存在依赖于其他要素的存在,往往某个要素发生了变化,其他要素也随之变化,并引起系统变化。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指出,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而且强调,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系统的整体性,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一个系统的技术过程、经济过程,还是一个系统的政治过程、社会过程。聚焦于青海,一要把握青海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整体特性,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时刻牢记“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在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中摆脱粗放低效的生产力发展路径。二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在各生产要素之间、各生产环节之间、各产业之间交叉融合的组织协调作用以及对新型生产要素(如数据、信息)的催化作用,更加注重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革新的同一性。深化省域内的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改革,下大力气抓好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持续加强与援青省市等发达地区的科研交流和产业合作,大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以多要素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基于系统优化原则,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优化,是系统演进的目的,对于大系统而言,系统整体优化的最佳路径,就是争取子系统最优、整体系统也最优。青海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无疑是一个大系统。从产业来看,不仅包括不同产业的升级改造,也包括不同产业之间的要素合作与深度融合。从区域来看,青海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两屏、三区、两轴、多点”,经济结构为城市、农村、牧区的三元结构,经济地理分布为东部城市群、环湖地区、三江源地区、柴达木地区。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历史条件、人口分布等,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分工和产业分工特点,在省域的整体发展中不仅承担着不同的主体功能,而且各市州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发展也仍不够均衡。基于此,青海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更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子系统最优与整体系统最优的辩证统一,认真盘点各地区、各产业的已有基础,在全面审视区位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循着不同产业的发展规律和不同地区的空间成长规律,具体产业具体分析,具体地区具体布局,通过分区域施策、分产业施策,因地制宜统筹各类产业发展,以先立后破和特色引领探索出新质生产力的不同发展模式,以“局部”的不断优化推进“整体”最优。
系统的真正目的不是让“系统”成为目的,而是让“人”成为目的。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以系统观念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真正的目的也是以生产力的进步服务于“人”,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对于青海,以系统观念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最终就是要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协同推进。既以“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特性,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也以新质生产力,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1SZJS6301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