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然而,基层政府承担超出自身资源和能力的任务事项,其面临的责大权小,“小马拉大车”的结构性困境也日益凸显。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是当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项紧迫任务。
明责赋权强基础,让职能下放减重瘦身。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为基层减负,要锚定问题关键,建立健全基层权责清单,以上下联动、双管齐下的方式清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羁绊,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将时间精力聚焦到为民办事上来。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反对繁文缛节、提倡真抓实干,做到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破解形式主义难题。将基层减负成效纳入年度考核范围,鼓励领导干部多下基层走一走,看看基层“承重力”、听听干部“真心话”,让基层干部体会到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引才培育注动能,让基层队伍强筋健骨。村(社区)干部承担的是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职责,破解基层治理瓶颈,关键是以“人”为发力点,在选优配强队伍、发展后备人才、引导群众自治等方面下功夫。着眼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及时把优秀人才回引储备到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常态化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锻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接班人队伍。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落脚点,拓展党员双报到、楼栋长网格长、交叉任职委员等渠道,积极吸纳居民自治组织、政府派驻机构、物业公司和驻社区大型企业负责人成为治理主体,让组织联建、资源联用、服务联做,推动“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转化,提升基层治理“自我造血”能力。
真抓实干提质效,让共建共享行稳致远。基层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要坚持上下联动,针对基层治理难题,深化“四方联动”等机制,完善“联动联管”内涵,通过“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等载体,增强资源流动性,健全区域化党建治理体系。要坚持共驻共建,发挥街镇村社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整合辖区机关、企业、学校等党组织和党员力量,完善议事、协调、评议等制度,推动基层治理工作落地见效。要坚持长治长效,建立健全常态“回头看”体系,着力破解突出问题,聚焦基层治理创新成果,不断推动形成能成功、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品牌,推动基层治理多元联动、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