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产业化、新质化的产物,是生产力代际革命和跃迁的具象化。新形势下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系统观念,以“新”“质”“力”为关键发力点,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全面提高生产要素的协同配置效率。这与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可为塑造全球竞争新优势蓄势赋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引领。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新”上下功夫
一是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点燃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引擎”。当前,我国正处于科技变革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质生产力更强调原始创新,尤其是前沿领域的科技革新。要充分下好基础研究这个“先手棋”,重点推进纳米、5G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先进半导体、载人航天、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涉及制造、信息、材料、能源、空间和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业态”。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因此,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促进研发与应用融会贯通。一方面,发挥前沿技术的增量器作用,以高端、智能、绿色等创新驱动为牵引,加快产业化进程,为建设现代产业化体系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范式,聚合人才、资本、数据、技术等要素资源,着力打造全链条深度融合的产业新业态,助力产业发展向高附加值、高效能、高韧性攀升。三是强化重点制度创新,释放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效能”。新质生产力的“新”,不仅内含技术的革新、业态模式的更新,还包括管理和制度的创新。要加快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创新等生产关系的变革,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保护民营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财税金融、数字政府建设等方面大力攻坚,推进制度型开放,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质”上做文章
一是发挥数字技术的乘数效应,助力“质跃”。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数字技术作为生产力质跃的强劲内核,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底座”和“压舱石”。要锚定数字智能变革新赛道,充分释放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新型生产要素的乘数效应,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全链条的多元化应用,着力加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耦合,推进产业数字化纵深发展。同时,要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引领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形态,“向上”“向优”质变。二是推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质效”。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为衡量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指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一方面,发挥存量优势,通过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的优化整合,推动新兴生产要素与传统产业要素交叉融合,实现生产发展由“数”向“质”、由“旧”向“新”、从“卷规模”到“拼结构”的转变。另一方面,拓展增量空间,以新供给和新需求之间动态平衡为着力点,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数级增长。三是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蕴,确保“质优”。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牢牢抓住产业体系绿色发展这个“牛鼻子”,坚持生态优先,以技术赋能推进产业发展低碳化、集约化、绿色化。通过增强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耦合协调,统筹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与新兴产业的绿色引领,全面提升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新能源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含绿量”。坚持因地制宜,加快形成绿色发展开放机制,打通束缚生产发展的堵点痛点,通过健全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环境风险监测及评估等机制,凝聚绿色发展强劲合力,做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篇“大文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力”上见实效
一是筑牢人才根基,激发生产“源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打好“人才牌”,通过强化创新驱动及人才支撑激活发展动能,将“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动力”。要充分发挥高校这个主阵地的优势,通过专业设置、学科优化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培养紧缺人才、高精尖人才和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同时,搭建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平台,培养具备多维知识结构和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打造高水平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机制。要精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通过薪酬制度、人才评价机制等改革,强化人才激励政策,使“人才变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二是联动各方资源,增强发展“凝聚力”。培育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统筹各方力量,打好“政、企、社”组合拳。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中长期目标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力点和配套政策。发挥好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发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以市场需求为牵引,通过完善融资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等措施,切实为新型生产工具的革新与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发挥好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广泛汇聚主流民意,激发全社会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活力,努力营造创新、自由、开放的宽松环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撑。三是坚持真抓实干,提升政策“执行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聚焦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真抓实干,推进政策由“蓝图”走向“现实”。要深入调查研究,以“深、实、细、精”为准则,对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进行“把脉问诊”,强化分类试验、分类指导、分类施策。坚持问题导向,以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为突破口,以合规律性合科学性方法论为指导,着力攻克发展难题。坚持破立并举,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强化督查抓落实,将日常监督做深、做实、做细,确保各项安排部署落到实处,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作者:陈静,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基金项目:教育部当代社会主义重点研究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研究专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编号:SDZXWT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