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新形势下研究生高质量就业路径探析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8-09     作者:毛 甜 葛凡煜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目前,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已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促进研究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及家庭福祉,也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一方面,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培养体系不够优化,不能适应产业升级的速度和规模,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需求,导致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下降。

面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的现状,研究生就业面临着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教育与引导成效欠佳、就业渠道与市场拓展不够等诸多挑战。如何因势利导、冲云破雾,推动研究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其“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研究生培养单位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优化培养体系 提升创新素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重大改革任务。作为创新型、研究型、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高地,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持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适配度,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全面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首先,强化校企合作,将企业需求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其次,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培养具有多元知识背景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其次,系统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为高质量就业拓展新的途径。在此过程中,培养单位应着重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消除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培养“壁垒”,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符合产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构建实践平台 增强应用能力

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是提升研究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国际交流和网络资源的整合,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全面的实践机会,帮助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为其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建设,为研究生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科研资源,鼓励其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创新性研究。其次,培养单位要积极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研究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了解行业需求,提升实践能力。再次,培养单位要与国外高校和企业合作,为研究生提供海外实习机会,使其在国际环境中提升实践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最后,培养单位要鼓励研究生通过网络平台参与项目合作,与不同地区和领域的研究者共同解决问题。

强化就业育人 落实就业服务

就业教育是 “联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职业的纽带,是使学生顺利走上社会、完成教育向职业转变所必要的手段,也是使学生在适合的岗位上更好发挥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重要保证”。目前研究生就业教育的相关课程执行性较差,对学生就业引导性较低,导致部分应届研究生不了解社会企业的就业需求,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就业情况,最终导致就业难、“伪就业”甚至“毕业即失业”等社会难题出现。对此,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一体化推进专业、学业、就业、事业“四业”教育,进一步强化职业发展规划实践指导和全过程服务,引导研究生认识自我、明确职业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计划。同时,为研究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鼓励研究生建立个人职业发展档案,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实习经历、项目经验等,为职业规划提供依据。并定期分析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为其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帮助其做出理性的职业选择。

整合就业资源 拓展就业渠道

有效地整合就业资源有利于为研究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一是用好校友资源,建立校友联络网,促进校友之间的交流合作,利用校友资源为研究生提供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同时,实施校友导师计划,让校友为在校研究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鼓励校友企业回校招聘,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拓展多元化就业渠道,鼓励研究生探索多元化的就业途径,如创业、公共服务、非营利组织等,拓宽就业视野。同时,建立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为研究生提供海外实习和工作机会,增强国际竞争力。此外,充分利用政府的就业政策和项目,为研究生提供公共部门或社会服务的就业机会。三是对接好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主动邀请对口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来校对研究生开展职业规划、面试实训、人才测评等专业指导。同时,主动邀请对口用人单位进校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

聚焦立德树人 鼓励基层就业

基层是创新创造的前沿阵地,也是高校毕业生历练成长的广阔舞台。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相比于在大城市或知名企业就业,研究生在基层就业的竞争压力相对更小,发展前景相对更广,因此这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一种投资,也是对社会贡献的一种体现。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深入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激发报国热情;多措并举,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首先,在校园内营造尊重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举办基层就业主题的活动和讲座,增强学生对基层的认同感。其次,宣传好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等基层就业优惠政策,讲解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具体内容,同时加强学科专业与基层单位需求的精准对接,为毕业生赴各地基层就业建立常态联系。最后,增加研究生到基层实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基层工作,了解基层的需求和挑战,从而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制订职业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大国之重。在就业新形势下,推动研究生高质量就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培养单位整合资源、协调各方,以优化培养体系为核心,以构建实践平台为抓手,以强化就业育人为重点,以拓展就业渠道为关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持续用功、久久为功,方能实现研究生高质量就业,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毛甜,新疆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讲师;葛凡煜,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系2022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课题“新疆研究生高质量就业路径研究”(rs-jy2022001)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