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8月18日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如期播出,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和著名演员侯勇组成的“寻味团”,在海东、西宁品味舌尖上的青海美味。
青海洋芋登上央视名栏目
“土豆在您手里能做出多少道菜?”“100多种菜。”节目中,面对撒贝宁的问题,中国烹饪大师葛正军的回答让在场人员震惊。土豆果冻、土豆包子、土豆炒黄牛肉,餐桌上,用土豆制作的各种美食让人垂涎,撒贝宁感叹道:都不知道从哪儿下筷子了!
土豆,学名马铃薯。在青海,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洋芋。青海人对洋芋有一种别样情怀,正如省文联原副主席马有义在节目中所说:“过去我们吃洋芋,早晨是焪土豆,中午炕土豆,晚上炒土豆,现如今,土豆做得更加精细了。”
节目播出后,一时间,“青海人戒不掉的洋芋”“聚焦青海美食,跟着撒贝宁一起学做洋芋宴”“青海人可以把洋芋做出上百种菜式”“解锁洋芋的多种吃法”等话题迅速冲上热搜,部分节目画面经西海全媒体平台发布后,引来众网友围观。
“只要把洋芋做熟,什么样都爱吃,直接一个洋芋蛋。”“土豆包子很好吃。”“早上炒洋芋泡馍馍,中午焪洋芋,晚上炕洋芋配腌菜。”“再来个地锅洋芋,更是一绝。”“好吃好吃,洋芋永远吃不腻。”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点赞青海美食登上央视。
各类洋芋美食走俏市场
炒、炸、煮、烧、烤、炖……洋芋在青海人手中,有很多种吃法。一个洋芋,可随便往灶上一扔,等洋芋表皮像花儿一样绽开,散发出浓浓香味时便可食用;可切丝入油锅翻炒,几分钟后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即可出锅;可磨成粉末状,放入锅中像饼子一样摊平,煎至两面焦黄,就成了人人向往的洋芋津津;可切片放入油锅慢炸,出锅撒上辣椒面、孜然粉,便可成为小朋友不离手的美味小吃;洋芋淀粉还可制作成爽滑筋道的粉条、Q弹滑嫩的凉粉……
土豆常被人称为“全球通”“国菜”,而在青海人眼中,洋芋是家的味道;在游客眼里,洋芋是一定不能错过的特色美食。8月19日,走进西宁市水井巷市场,整条街道都有一股浓郁的洋芋香味。炸土豆片、锅巴土豆、迷你土豆、狼牙土豆、肉末土豆泥……市场内的土豆美食琳琅满目,金黄的土豆让人食欲满满,浅尝一口,让来往食客啧啧称赞。
“我们的迷你土豆和狼牙土豆卖得很不错,一份10块钱,一天能卖出50斤。”水井巷市场一家商铺的老板说。
“我们7点上班,每到下午炸洋芋片几乎就卖完了。”一店铺工作人员宋先生说,他家的洋芋来自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按照洋芋的不同做法,每种美食的价钱也各有不同,当天的鲜食当天销售,每天基本都会销售一空。
如今的青海人,虽然远离了那种“早上吃洋芋,中午吃洋芋,晚上吃洋芋”的生活,但仍以“洋芋蛋”来调侃自己和朋友。因对洋芋的情有独钟,不少青海人广开思路,在西宁市开创“洋芋汤汤”店,受到了广大食客的热烈追捧。
19日下午,走进位于南大街的“清食韵·洋芋汤汤”店,菜单上的各种洋芋美食让人眼花缭乱。洋芋条条、洋芋汤汤、酸菜洋芋汤汤、韭菜洋芋汤汤、洋芋津津等,总有一款洋芋饭,能挑动食客味蕾,让青海人瞬间回想起小时候的味道。
小洋芋开辟大市场
小小洋芋,以百变之身助力各地青海人增收致富。在互助县蔡家堡乡,高寒、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很适宜洋芋的生长,产自这里的洋芋淀粉含量高、口感好。
去年,互助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蔡家堡乡党委抓住时机,紧盯洋芋产业发展优势,推广洋芋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村民扩大洋芋种植面积至1.5万亩,亩产4500斤以上,实现产值3500余万元。
洋芋因适应性较强,种植范围广,在我省的两市六州均有种植。近几年,我省的洋芋播种面积超过110万亩,平均年产量基本保持在210万吨,年度产值可达30亿元左右。洋芋品种改良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培育“高原”系列、“青薯”系列等20多个品种,亩产提高250公斤以上。部分品种在全国广泛推广种植,成为洋芋品种更新换代的主力军。其中,新品种“青薯9号”实现了产量、广适性、抗病性三大突破,并在国内多个省区创造了亩产超万斤的高产纪录,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洋芋主推品种。
当下,青海洋芋加工产品以洋芋淀粉、粉条、粉丝、洋芋泥、薯片、薯条等为主,洋芋产业已形成种薯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市场化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从最初的“温饱洋芋蛋”华丽转身为如今的“致富金蛋蛋”,洋芋在青海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洋芋产业经历跨越式发展,为农民增收、群众就业、企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