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的全面振兴与发展必须要以一批高素质专门人才,特别是“有情怀、有技能、敢闯会创”的“双创”人才为支撑。地方高校“双创”教育是以学生“双创”精神、意识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种教育范式,在助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高质量发展上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相契合。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双创”教育是国家“双创”战略在乡村落地、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乡村的振兴发展又可为地方高校“双创”教育提供路径选择与发展空间,两者间存在着必然的耦合关系。基于当前深入实施“众创”和“乡村振兴”双重战略的时代背景,地方高校“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发展,既是乡村振兴发展的新飞跃,也是“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地方高校“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诠释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马克思批判传统“抽象的人”,引出“现实的人”,并将其定义为“从事社会生产实践且可通过实践观察的具体的人”,认为“人来自大自然,要不断反思自身特征和表现,这折射出人作为存在物的复杂性质。”人具备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生物特性,具备掌握各种技术的潜能。而这些能力需要依靠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才能被有效激活。地方高校通过发展“双创”教育,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是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维持生物特性的主要手段。马克思认为:“人作为一定的个体,必然以某一种方式进行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就是社会生产。”人具备自然的社会生产特性,而地方高校对于高素质“双创”人才的培养,就是一个将人的知识与技能嵌入生产实践的过程。同时,马克思指出:“当人开始思考理论、哲学和社会时,便产生真正的意识,人的精神性就由此而来。”人具备自然的精神特性,地方高校“双创”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既是传授“双创”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也是培育、传播“双创”精神的过程。同时,乡村的全面振兴也需继承和发展乡村优秀文化,凸显人的精神特性。可见,地方高校“双创”教育以“现实的人”为起点,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具备的生物、生产性、精神特性,为地方高校“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地方高校“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就是要通过高质量发展“双创”教育,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并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让人才的培养更加体现本土化、民族化。地方高校“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既要把本土属性、民族属性融入“双创”人才培养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还要在不断彰显本土属性、民族属性基础上持续完善这些功能。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本土化功能以面向和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双创”特色学科专业设置、知识教授及技能培训等为依托,培养高素质的“双创”人才。这就要求地方高校的“双创”教育要根据本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来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可用化、促进乡村自力更生发展社会生产,为乡村振兴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地方高校“双创”人才培养民族化功能则要求立足人才培养本质需求,将民族文化融入“双创”教育及其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引领学生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育人、人文兴产功能。要依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注重强化大学生主角意识教育,重塑民族文化特别是乡村传统文化自信,努力将其转化为“双创”人才培养的文化内核与精神源泉,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与发展。
地方高校“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具有目标、过程和成果三个维度的实践面向。在建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践目标方面,个人发展强调“双创”教育回归育人、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本体性价值,通过“双创”知识、技能及文化等方面的传授来满足个人适应乡村社会发展需要。基于此,新时代“新农人”的培养,需要优化乡村人力资源的结构与形态,强化对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持。社会发展强调地方高校在“双创”人才培养上要打破单纯以市场为主的就业生态导向,强化适应性教学和多元化管理,打造集“双创”人才培养、产业生态及其人文厚植于一体的发展路径,以满足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需求。在遵循内在联动与外在求同的实践过程方面,内在联动强调地方高校“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在职能上的整体协调、层次上的同频共振、要素上的和谐互补。外在求同强调政府、企业、地方高校和各乡村组织在“双创”人才培养上,以产学研一体、校企合作的思路共同治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在实现从完善服务到自主创新的实践成果方面,要立足乡村发展落后背后的技能缺乏、精神贫乏和文化缺失,运用“双创”人才教育及培养的学理支持,通过“双创”知识技能及资源引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乡村三大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
〔作者:韦联桂,单位:广西财经学院。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大学生就业研究专项课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22ZJY1546);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双创’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耦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YJC88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