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传来喜讯,我省依托青藏高原“超净区”优势,加大冷凉蔬菜产业投入,建成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露地蔬菜生产基地,打造了一批蔬菜区域品牌,加大“青”菜出省力度,让冷凉蔬菜成为绿色有机农产品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省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一消息标志着青海在冷凉蔬菜产业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与显著成就,不仅提振了广大菜农的信心,也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注入了新活力。
依托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纯净无污染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生态优势,近年来,青海海东及西宁周边地区成为发展冷凉蔬菜的理想地区,一批露地蔬菜生产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基地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培育,实现了蔬菜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不仅提高了产量,更保证了品质,并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绿色健康的特点,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加强了供港澳及出口蔬菜基地建设发展,已有出口备案蔬菜种植基地31家,种植和出口的蔬菜品种由最初的13种增至19种,远销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国家。
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政策培育和项目扶持,进一步强化标准生产基地建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蔬菜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尤其在品牌建设方面,通过打造区域品牌,许多蔬菜成功打入高端市场,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华丽转身,为青海农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目前,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超54万亩(约3.6万公顷),产量达53万余吨,产值达到47亿元左右。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是青海农业结构优化的生动体现,它打破了传统种植业的束缚,推动农业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为我们推进其他农牧产品长远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等问题,青海并不在农业产业优势带上,可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青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生态优势条件。由此,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是青海发展农牧业的重要抓手。我们要紧紧依托青藏高原“超净区”的独特优势,深化农业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除了继续发展冷凉蔬菜,还要专注调整其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抓主要产品、抓重点区域、抓关键环节”的总体思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重点培育壮大青稞、食用菌、牦牛、藏羊等优质土特产,聚焦产、加、储、销关键环节,以一产为基础、二三产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延链、补链、强链、优链”建设,特别强化加工业、冷链物流等上下游产业,推进全产业链开发。
近年来,青海通过政策制定、品牌建设、质量提升、市场推广、产业融合发展、科技与创新等多方面的措施,打造了一批优势农牧品牌。未来,我们还要及时更新观念和思维,全方位、多角度继续加强品牌建设力度,在品牌定位、产品质量、宣传推广、品牌文化、社群互动、创新研发以及品牌保护等多个方面努力,推广绿色、有机、环保的生产方式,加强产品差异化特性、包装设计、营销策略,建立健全的品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更加全面的品牌宣传策略,深入挖掘品牌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建立品牌社群,定期举办线上线下的品牌活动,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进一步提升青海农牧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要鼓励当地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
展望未来,青海有巨大的特色农牧业发展潜力。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驱动更多力量,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牧产品的典范,为青海农业发展铺设绿色底色,让“青”货成为绿色、有机、天然的代名词,共同推动农牧业繁荣兴盛,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