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淅沥小雨中,西宁市湟中区海子沟乡东沟村满目葱茏,生机勃勃。驻村“第一书记”莫丰功挽着裤脚,戴着草帽,拿着小本,正在排查沟渠是否存在堵塞情况。“别看他个头不高,他可是个‘实干家’,是村民眼中的‘好书记’”!
“乡村振兴,就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为村民做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东沟村也有了爱老幸福食堂
“各位老人们,今天中午老年食堂做了熬饭,大家一会过来吃啊,路上走的时候小心点,注意安全……”
莫丰功在群里发着语音,不一会儿,老人们三三两两已经到了老年食堂坐好了。“看着老人们吃得很满足,我心里也热乎乎的”。
刚来驻村不久,通过走访入户,莫丰功了解到村里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多,吃饭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他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先后动员村“两委”干部带头贯彻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召开村“两委”会议6次,积极创新民生服务新模式,采用村干部补贴一点、群众承担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运营方式,聚焦老年群体“做饭愁、吃饭难”问题,合理谋划东沟村“爱心幸福食堂”运行,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吃出幸福味道。
“爱心人士为村里捐助了一个温室大棚,我们和几个村干部划分出十几个菜畦,一起在大棚里种了萝卜、西红柿、黄瓜、香菜、青菜等蔬菜,此外,村干部主动挪出2亩自家耕地,我也在村里租了2亩耕地,分别种了土豆、小麦、油菜,这些都补贴到老年食堂,解决了食堂运行经费短缺的问题”,莫丰功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自该老年食堂运行以来,受到村里老年人热烈欢迎,每周定期做饭2次,惠及老人80余名,随着人数逐渐增多,仅靠自己垫付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就想到了从“源头”节省开支的办法。“老年食堂解决了很多子女的后顾之忧,莫书记的关心让人倍感温暖,非常感谢他。”正在食堂吃饭的张婶表示。
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王桂兰是个苦命人,幸好遇上了莫书记,帮了她一把”。汪家鼎口中的王桂兰家中原有4口人,两个孩子均为智力二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王桂兰需要长期照看孩子,仅靠丈夫杨永才一人打零工维持生计。不幸的是,杨永才因意外车祸去世,让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没有了经济来源,王桂兰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莫丰功了解情况后就经常和工作队一起去王桂兰家看看,解决水泥整修院子、出租耕地提高收入、提供蔬菜保障生活……帮助解决了不少困难。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去年12月,大儿子赵森因意外摔倒去世,莫丰功多次与医院、殡仪馆沟通减免了部分费用。
“莫书记真是个好人啊,要不是他和村干部的帮助,我都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冬至的时候他们还给我们娘俩送来了饺子。”说着,王桂兰眼泪夺眶而出。
“村里的路灯基本上全坏了,但是驻村工作队看到这个问题后,想着我们晚上出行不方便,就及时联系人员,维修亮化了所有路灯,现在不用担心夜间要摸黑走路了,我们心里十分感激”。老党员汪家礼说道。
“莫书记联系了15吨过磷酸钙,每家每户都有呢”。村民山发菊说道。
“莫书记联系市委党校妇联的‘爱心妈妈’们,给我女儿买了新书包哩”赵得莲开心得说。
“自驻村以来,我联系市妇联、西宁市城市学院等单位,共募得爱心礼包、生活用品等共计16万元的慰问品,都发给了村里的留守老人和儿童”,莫丰功说道。
村里的事情千头万绪,大大小小都牵动着莫丰功的心,有村民得了大病,他主动打电话询问病情,协调落实救助政策;邻里之间有矛盾,他第一时间进行调解;脱贫户外出务工,家里的事情也会托给他,他及时关注跟进落实。他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来自市委党校学员部的张瑞和市科技局的姜满这两名队友就是我的左膀右臂。”
美丽的东沟村变得越来越好了
污水沟成了清水塘、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杂树迁移撒了花草籽……东沟村的变化,让村民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莫丰功始终牢记第一书记职责,坚持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以解决群众热点难点实际问题为工作宗旨,时时刻刻为助推村庄发展、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开展工作,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村民越来越多。“现在咱村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群众信得过。”党员赵邦森喜说变化,以前村里组织道路锄草,得观望好一会儿,现在不一样了,一听到消息,党员带头、村民跟上:“建设‘美丽东沟’,算我一份”。
莫丰功笑着说“从决定要来驻村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自己当成了东沟村的一员,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大家办实事,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