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评论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不足是青海建设现代化的最大短板,要求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谆谆教导,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们要深入贯彻全会精神,以改革思维和创新思路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为符合青海实际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改革千头万绪,我们要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就必须找准、抓住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要求我们的高质量发展要更加坚定、更加主动地融入和服务全国大局,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廓清“四个模糊认识”,在明晰青海高质量发展着力点和突破口的基础上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着眼改革全局,锚定关键领域,增强改革锐度。
必须深刻认识到,产业“四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量身定制的发展路径,我们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高点谋划、统筹布局、整体推进,推动产业“四地”融合发展,才能有效集聚资源要素,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蹚“深水区”、啃“硬骨头”的强大合力。产业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我们要紧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健全完善转型机制,才能摆脱我省产业目前还存在的“两高两低”特征,突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堵点。服务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要以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的改革效能助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数字化改革是我们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以绿色算力作为数字化发展的契机和牵引,开辟青海发展新赛道赢得发展主动,并加速为千行百业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乡发展良性互动机制。改革和开放是相辅相成的,我省市场规模小、发育程度不高,更加需要高水平开放来推动发展,我们要解决向国内开放度不够的问题,更深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国家向西开放重要节点,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统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支撑一体改革,让创新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深化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就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让青海独特优势更充分发挥,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持续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