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夏都和姐”解锁化解婚姻家庭纠纷新模式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9-12    

青海日报记者 魏 爽 通讯员 樊 颉

“你好,我是‘和姐’,有什么能帮助您吗?”8月29日,在西宁市湟源县城关镇“夏都和姐”工作室里,“和姐”正耐心倾听着李女士的诉求——丈夫在外打工很少关心自己,自己不但要照顾一家老小,还因为聚少离多两人经常吵架,紧张的夫妻关系让她感觉自己要崩溃了。经过“和姐”耐心细致的调解下,最终夫妻两人因家庭琐事产生的多年积怨终于化开。

在西宁,“夏都和姐”的身影忙碌在各个婚调室,就地化解矛盾的故事不时上演。

“当好娘家人,才能做好引路人,我们希望对婚姻家庭矛盾提供及时、有效、专业的前置调解,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正确引导家庭成员处理家庭问题。”西宁市妇联主席苏玉芳介绍,今年5月,西宁市首批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服务站——“夏都和姐婚调工作室”在五区两县的40个基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成立。

“有烦心事、有困难事,就找‘和姐’!”

走进湟中区李家山镇塔尔沟村的“夏都和姐”工作室,一眼就可以看到墙上“排忧解难,一心为民”的锦旗。按照“五有”(即有牌子、有阵地、有制度、有人员、有报酬)的创建标准,西宁市各级妇联组织加强与司法部门的联动,在原有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基础上整合阵地,细化完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制度,设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窗口、工位等,统一标识标牌,着力打造“夏都和姐”婚调工作品牌,全力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短短几个月,一个个“夏都和姐”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基层群众的身边。

“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苏玉芳说,“夏都和姐”队伍主要由律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巾帼志愿者、退休法官、警察、心理咨询师、基层执委、社工等组成,轮流在各工作室驻点、值班,她们来自各行各业,拥有不同的身份,却拥有同样的初心,为妇女排忧解难,凝聚向上的力量。

打开“夏都和姐工作室”的工作台账,密密麻麻记满了群众诉求和工作情况,从很多调解案例中能看出,不少夫妻负气而来,和气而去。“和姐”志愿者入村入户、入社入企,进行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同步开展反家暴、防性侵、家庭教育宣传,走访困难家庭,关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用心倾听妇女群众的呼声,用爱帮助身边的困难妇女,用法律、心理、教育等专业知识化解家庭矛盾纠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谢谢您,多亏了你们的帮助,让我明白了,我和孩子爸爸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和亲子关系。”在“和姐”的帮助下,解开了不少青春期叛逆孩子与父母的心结,让家长和孩子重新握手言和。一个个“夏都和姐”的标志,一张张随时可见的“和姐”笑脸,通过自己的专业和才能,调解、共建一个个温暖的家。

妇女群众的心声有人听、委屈有处诉、难事有人帮。在西宁市妇联主导下,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联”字优势,主动作为,发动和培养广大基层执委、专家、巾帼志愿者,借势借力整合村(社区)妇联主席、网格员加入婚调员队伍,设立专职调解员公益岗位,纳入人民调解统一管理,保障调解服务工作经费,探索“和姐+公安”“和姐+法院”“和姐+民政”“和姐+司法”“和姐+社区”“和姐+企业”互融互通模式,共评、共商、共助妇女群众不同诉求,通过疏导“情”、道明“理”、普及“法”的形式开展调解,做好纠纷登记、研判分析、信息反馈、案卷归档等工作,注重宣传典型案例,达到“调解一案、和睦一家、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