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思政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对儒家哲学思想进行传承的前提下,我们要通过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教育内容与我国优秀的儒家哲学有着很强的共通性,所以要让二者实现协同发展,提高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利用儒家哲学来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材体系与教学形式,进而丰富教学手段。
将儒家哲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传播和思想相互影响。在思政教学中,要选择有用的内容,就必须增强儒家哲学传统内容的利用率。比如,思政教师要坚持“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的教学原则,只有做到公平公正,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不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因此,在思政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教师要培养现代大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让学生能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评判能力,最后到达“明辨”的境界。儒家哲学提倡要“善思”。当今学生在物质上有着多样化选择。为此,现代思政教育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善思”教育,并指导学生在适当的时期从事适当的工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在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计划意识和目的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当前奋斗和终生快乐的辩证联系,以此来指导学生建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生活计划。另外,思政课教师可以将儒家哲学研究的经验,融入科学研究和教学之中,从而实现将优秀儒家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师生问题的交换和探讨,以促进学生们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发挥集体合作的作用。
以儒家哲学思想优化思政实践内容
儒家哲学始终秉持“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是儒学对“人”的分析与定位。儒家思想从其创立伊始就带有浓厚的生命探究色彩与实践色彩。从儒家哲学思想的生成历程看,“人”是天人合一的核心,归根结底,一个人越能坚持自己的本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就会越来越受欢迎。所以,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内心和天性,制订出与现代思政教育相适应的规则。实践是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基础与途径,也是使个人形成独立人格和高尚品德的重要途径。要使“天人合一”中“人”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就必须重视个人实践,将大学生培养成“敢做”的实干家。在思政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指导学生把握实践的本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学习从微小的事情开始,坦诚地承认个人的不同,不要好高骛远;二是在实践操作中要全面认识到矛盾的主次关系,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三是在实践之前要有充足的准备。在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以对话和沟通为主的课堂研讨活动,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开放、互动、灵活和多元化的特点,所以会使儒家哲学与思政课之间的同质性更加凸显。因此,教师要利用开放的学习实践来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掌握灵活可控的学习节奏。
借儒家哲学培养学生道德修养
儒家哲学认为,个人在研究和探索事物的时候,因为客体之间有远近、前后、深浅等不同和冲突,被自己的认识和经验所限,容易造成“弊塞”。要想“解弊”,就要“内思”,也就是说在研究事物的时候,要有合理的思维方式,对事情进行广泛的比较、分析和综合,实事求是地掌握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现象见实质,立足现在,构思未来。在思政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儒家哲学智慧来应对当前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向更优秀的人看齐,从中吸取经验。另外,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陶行知说:“人生中到处都是知识和智慧”。大学思政课不仅要让学生懂得生活,用生活中的素材来对知识进行论证和理解,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政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它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同时也为学生在理论与实际之间进行相互验证和转换创造了机会。思政教育进程在演变形态上,与孔子所倡导的自身修养的进程是相通的,其目的是将外部的伦理准则或道德目标内化于个人道德修养之中,将其表现为自觉的道德行动。人们对上述观点进行了持续的验证。把中国古代儒家哲学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不可能永远局限于学校课堂领域。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中华优秀儒家哲学产生理论上的认可,同时要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儒家哲学的精神内涵。
思政教育不仅是民族哲学思想传播的载体,而且与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要在儒家哲学的影响下,让学生在思政学习中开阔眼界,对个人与祖国的发展方向有清晰认识。在两千余年的阐释与演变中,儒家哲学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哪怕是在高校思政课话语发展壮大、内容更新、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它仍能在内容融合、形式创新等领域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所以,思政教师要做到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以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来优化教学方法,传播儒家哲学思想。
〔作者:刘静,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讲师。基金项目: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SGH23Y2576);2023年陕西省教育厅青年创新团队科研计划项目“教育强国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编号:23JP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