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第一束阳光照射在草原、雪山、湖泊之上时,辽阔的高原大地像是刚睡醒的孩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此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满怀着对新的一天的期待,开启了属于自己忙碌且平凡的一天。
“这个中国结的样式要比我上次绣的卡通叮当猫要难一些,昨天你是怎么完成的,能教我一下吗?”
“你的针法不对,绣这种样式的图案应该多用一些回针。”
“大家加把劲儿,完成这个月的最后一个订单,就可以好好休息几天啦……”
9月27日,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青珍乡一个工作室里,三十余名绣工正围坐在绣架前,与甘德县青绣缘非遗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丹分享讨论着自己在刺绣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几分钟过后,讨论的声音戛然而止,绣工们立马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我们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必须要静下心来去做,每一个步骤都要仔细认真,刺绣的同时也在‘修心’。”张丹说。
随后,张丹拿起绣架上的一个荷包说:“我这刺绣的技术是从婆婆那里学来的,当时觉得青绣产品色彩鲜艳,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感,而且由于青绣所用到的线比较粗,所以呈现出来的立体感也比较强,于是我就从最简单的鞋垫、荷包做起,后来自己的产品受到了许多顾客的青睐,于是我便逐渐有了创业的想法。”
2021年12月在政策扶持下,张丹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远赴果洛州甘德县青珍乡创办了甘德县青绣缘非遗文化有限公司。自公司创办以来,带动季节性灵活就业86人,稳定就业32人,人均月收入1800元左右。
“我们的32名专职绣工都是女性,绝大多数来自于青珍乡。”张丹回忆说:“虽然她们之前很少接触针线活,但是当我们创办第一期刺绣培训班时,大家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当时报名人数多达80多人,经过60天的培训后,有12位藏族绣娘已经能够自主完成绣品,目前她们也是我们绣工中的主力军。”
“当时听说有免费的刺绣培训班,而且学出来就能在家门口挣钱,别提有多开心了,我当即就喊了身边的几个朋友报了名。”一旁的绣工叁吉笑着说,之前她一直和丈夫以放牧为生,收入来源比较单一,自从学会了刺绣,现在一年至少能为家庭增收两万元,而且家中有事还可以把绣品带回家制作,既能顾家又能挣钱,日子越过越幸福!
除了为当地群众带去刺绣技术,提供就业岗位,甘德县青绣缘非遗文化有限公司自2022年起还固定为青珍乡青珍村兑现年分红15万元。“去年分红时,外面雪下得很大,但我和家人的心却暖暖的,张老师不仅给我提供了家门口赚钱的平台,平常也十分关心我们的家庭情况和心理状态。”绣工乐吉说,张丹老师每月都会组织开展一次“茶话会”,大家聚在一起畅所欲言,相互交流遇到的烦心事,好多问题都随着交谈得到了解决,我们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儿了。
经过两年的发展,甘德县青绣缘非遗文化有限公司的生产、销售环节已步入正轨,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140余万元,较2022年增长20%。张丹指着一幅绣有雪山图案的青绣制品说:“我们的青绣制品吸收借鉴了湘绣、苏绣等多种刺绣产品的特点,还糅入了当地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元素,所以备受外地消费者的青睐,好多大的订单来自北京、上海、珠海、香港、澳门等地的顾客,他们尤为钟爱我们这儿的雪山、草原以及身着民族盛装的人物形象,这刚好也是绣工最为熟悉的图案,所以制作起来既有效率也有美感。”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互联网+妇女创业’新模式,引导妇女把创业就业的平台搭建在互联网上,通过建立完善的手工特色产品信息平台,把高原特色产业、特色手工产品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现特色手工与市场的信息对接和互动交流。”张丹表示,她创业的初心就是为更多的妇女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在鼓起大家“钱袋子”的同时,也让青绣制品在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