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致敬我们的时代·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一身警服两代同心 见证科技兴警之路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4-10-09     作者:祁宗珠

黄南新闻网讯   西宁市力盟商业步行街、五四大街、新宁广场……尽管已退休多年,但赵晋还是会经常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

步行走访巡逻辖区街巷,是工作期间养成的习惯。如今,无比熟悉的一条条路,成为赵晋早晚的健身步道。

退休前,赵晋是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纪检督察民警,负责监督监察民警的依法履职情况。每个节假日,他都会和同事出现在城西公安分局的执勤巡逻点,查看民警辅警的着装、执法及办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受赵晋影响,2014年,儿子赵凯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果断选择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情报专业。报考前,赵晋对儿子郑重地说:“人民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守护公平正义的职业,需要持之以恒的坚守,才能守住初心,成为一名合格的警察。”

父亲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儿子。赵凯欣从小对警察这个职业好奇又向往。2019年,从大学毕业后,他如愿成为西宁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

2020年初,年近60岁的赵晋每天到西宁东收费站执勤。那段时间,赵凯欣和同事坚守岗位,白天驾车穿梭在西宁市区执勤巡逻,向市民提供帮助,夜晚到西宁南收费站执勤。

“每天步行三四万步,每天在一线。这让我想起了父亲曾经说过的,从警初期,通信不发达,他和同事穿行西宁大街小巷,或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警巡逻,守护市民安全的日子。”在收费站执勤数十天,赵凯欣理解了父辈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一线的不易。

2023年1月,赵凯欣调到全省接警量最大的派出所——城西公安分局文博路派出所。上班的24小时,他和同事需要处置80多起警情,刚到一线工作的他忙得晕头转向,还曾因处置过程中语气不好被投诉。

赵凯欣跟着经验丰富的民警学处警,认真调解每一起纠纷,对待每一名报警人,他的接处警能力和执法办案能力不断提升。他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大数据治理以及智慧警务理念运用到执法办案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4年1月,赵凯欣被调至城西公安分局政工监督室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赵凯欣到新的工作岗位后,赵晋对他提的第二个要求。赵晋说,只有严于律己,公正执法,才能让群众感受到人民公安带来的幸福感、安全感。

赵晋说,十多年前,他和同事出警,全靠手写笔录,没有执法记录仪,没有监控,全靠步行走访,寻找办案线索。如今,科技建警、智慧建警、数字建警已是常态,公安民警有了专业的巡护设备,有了4G执法记录仪,有了移动警务终端,通过智慧警务系统,赵凯欣和同事可以在指挥中心通过远程实时在线的方式,监督指导民警的执法过程,实现全程可视化办案。

赵凯欣说,相比以往派出所民警和各警种单打独斗的实际,近年来,城西公安主动作为,推出“一室两队”改革,在市民中心建设户籍及出入境窗口,在街头建立智慧警务室,在社区建设智慧小区、石榴籽工作室,穿警服的副书记进社区,多个公安工作窗口从办公楼搬到居民家门口、小区门口,见警率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

再次走进父亲曾经的办公室,赵凯欣翻阅父亲留给他的笔记,更能理解父亲的初心。他说,公安民警辅警巡逻的警车、闪耀的警徽,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给了居民安全感、幸福感,而在督察民警的努力下,公安队伍的纪律更加严明,百姓的获得感也越来越强。

赵凯欣说,时代在变,科技在进步,唯一不变的是每一名人民警察在入警仪式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庄严承诺,作为新时代公安民警,他和同事将继承老一辈公安民警辅警的优良作风,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相关链接:满满的安全感来自这里

青海公安机关坚定不移走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之路,法治公安建设、基层基础建设、新质公安战斗力提升稳健有力。不断优化分类勤务模式,聚焦“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责任,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根据城区、农区、牧区不同警情特点,健全完善基础管控、社会面巡防和弹性警务勤务工作模式,实现了由被动工作模式向提前发现、精准防控转变。

改革紧跟民意走,警务紧贴民生转。青海扎实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抓好优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深化电子证照应用,加快“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户口迁移和居民身份证等更多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持续深化执法办案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充分发挥执法监督、督察委员会职能作用,督促整改执法问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持续提高,执法违规违纪问题显著减少。

为服务和保障青海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青海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清水蓝天”“昆仑行动”等专项行动,严打生态领域违法犯罪。严厉打击涉农违法犯罪,助力乡村振兴。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行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