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09     作者:冯俊锋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人工智能1.0时代进入2.0时代的重要标志。随着数据、算力、算法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实现与人类互动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内容创作,由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运而生。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涵盖多个不同领域的知识,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基于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也迎来新契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应用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符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效高质地产出。在动画制作方面,传统动画生产需要先编写剧本、创作分镜头,而后进行二维设计、三维建模、调试灯光、动作等,最终渲染成三维动画。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应用,则可以省略中间的部分流程。故事脚本编写人员可以利用文生图、文生视频等技术,直接输出一段动画片,省略规律性的技术流程。《千秋诗颂》便是依托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将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诗词转化制作成的动画。其美术制作是通过大量精准语料库投喂训练后,使人工智能理解中国国画风格,创作而成的。在出版产业方面,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应用,助力《诗经》《史记》《四库全书》《古文观止》等传统优秀文化典籍实现智能化出版,包括自动生成、自编辑、自推荐等,在提升出版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覆盖文化制作和文化产生的多个领域,延伸文化产业链,引领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生动地展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对其内容进行符合时代发展与审美需求的改编和再创造、生产,使其以形象生动的具象化姿态出圈,使人们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打造设计的虚拟数字人“天妤”,人物形象既融合了敦煌天女、伎乐人的服饰造型,又有赛博格的人物模型在内。微短剧《千壁寻踪》以“天妤”作为人物主角,将敦煌文化元素与赛博元素相结合,将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飞天”“散花飞天”等中华传统文化融于故事之中。“清明上河图3.0”艺术展利用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内的各种高科技,对《清明上河图》进行活态化保存与生动性再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三维动态长卷,利用全息影像结合真人表演,展现《清明上河图》中北宋民众生活情态,虚拟现实技术带领观众穿越到北宋,游汴河,感受汴京城市景象。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使中国传统名画“动起来”“演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得“可触摸”“可感知”“可体验”。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准广泛地传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以利用算法对用户浏览记录、习惯生成数据分析,判断用户的喜好,进而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千秋诗颂》在面向海外受众时,使用人工智能模型对中文脚本翻译润色,配音中使用文生声、声线克隆等技术,使得语言翻译兼具语言交际性和情感性。同时,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增加对中国诗词中当时历史时代的背景介绍和人物介绍,有利于海外观众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智能出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多个环节实现对客户的精准分析与定位。通过收集受众行为、分析受众偏好,汇集大数据并使用算法,突破地域、文化、语言限制,可以因人而异设计文化内容。在选题构思环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市场需求和用户喜好,为出版商提供选题建议;在产品销售环节,可以借助智能技术进行内容推荐和场景营销,实现销售的个性化与精准化。如此,以需求为导向,对接客户喜好,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点对点的精准传播,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以根据用户输入或偏好,生成各种类型和风格的文本、图像、音乐;可以生成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文化出版内容,如小说、漫画、诗歌,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

〔作者:冯俊锋,单位: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本论文为2023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批准号:2023WT31)《视觉时代短视频赋能三峡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