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金融、会计、审计等财经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受新经济、新技术的影响,财经理论的方法、研究范式加速演进,引发深层次变革,催生出“新财经”。立足新财经背景,如何培养既具备扎实财经知识又掌握现代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各高校应快速适应数智时代带来的财经新变化,锚定新财经人才应具备的技术能力、战略思维和道德责任感,据此开展新财经人才培养工作。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重组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革命的推进,数据分析师、金融科技专家、区块链开发者等新的财经岗位不断涌现,人才供需结构错配矛盾愈发突出,促使财经类专业改革日益迫切。一方面,高校需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当前及未来财经行业的人才需求趋势,包括对行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分析,确保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匹配,而后结合“新财经”时代特点增设新专业。例如,中央财经大学为应对金融业的纵深变革与科技创业大潮,推出龙马金融领导力、科技创业与投资、商业计算与数字管理三大前沿专业方向。另一方面,高校需要结合时代特征改造一批“旧财经”专业,定期评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例如,南京审计大学加速推进财经专业信息化改造,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经济贸易等传统品牌专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推出大数据审计、智能会计、金融科技等三个专业方向,为“新财经”人才培养奠定了专业基础。
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高校需以“新财经”人才素质能力为导向,构建适应数智化环境的财经专业课程体系。一是融入信息科技、管理学领域内容,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二是增设使用技能实训环节,借助案例分析、模拟实验、实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导入更多新技术内容,包括加强统计学、数据分析工具(如Python、R)的课程设置,提升学生数据处理能力;开设区块链基础、金融科技应用等课程,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增加信息安全课程,培养学生风险意识与信息伦理观。四是开设国际商务与全球金融市场课程,涵盖国际贸易理论、全球供应链智能化管理、跨国公司信息化管理策略等,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配置、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湖北经济学院数字经济本科专业设置数字经济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国际数字保护法等课程,同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Python程序设计、创新创业等课程融入通识课程体系中,为培养“新财经”人才提供丰厚土壤。
加快构建先进教学形态
传统的教学形态是由物理形态教室(实验室)和人构成的二维平面,在信息传递效率、教学资源的广泛性和灵活性方面存在明显局限。因此,探索和实施更为先进的教学形态是提升财经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此,高校应积极引入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创设高度模拟的虚拟环境,让学生在没有物理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实时互动和实践操作。例如,在虚拟股市交易平台上,学生可以模拟买卖股票而无须承担实际的经济风险,不仅能够即时看到市场反应,还能学习交易策略和市场分析。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支撑,设计了多项面向“新财经”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如融资客户画像、面向商业大数据的智能运营决策分析、上市公司估值等。此外,高校要积极开发或应用MOOC平台,让学生随时随地访问来自全球顶尖学府和专家的课程资源,提升学习灵活性和可达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表和学习节奏进行学习。
构建多元协同培养机制
一是推进产教协同。高校通过与行业专家共同商讨制定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基地、联合举办学科竞赛等形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行业适应性。高校可以与省级各大银行合作,共同建设金融实验室,进行行业课题研究和金融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就业竞争力。二是推进科教协同。建立财经专业课教师间的科研与教学研讨机制,定期组织研讨会,让教师分享各自的科研成果与教学经验,促使教师相互学习,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科研成果。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设置科研助理岗位,既减轻教师科研负担,还能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三是推进课内外协同。“新财经”人才培养方案中,高校应设置包括课外阅读、学术报告、拓展训练、学科竞赛、PPT展示汇报以及科研论文发表等在内的第二课堂素质学分,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外学习拓展进一步巩固知识,丰富学习经历,提升综合能力。
组建学科交叉的师资团队
未来的财经工作将更多依赖于信息技术和跨领域知识。具有学科交叉特征的师资团队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将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与传统的财经学科相结合,形成更为全面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组建学科交叉的师资团队过程中,高校和教师需通过多次说课和讨论,聚焦本校“新财经”课程体系,组建适应不同新课程的教师小组。例如,河北经贸大学推出“智慧工商管理”新课程体系,并围绕该课程组建一支学科交叉型的师资团队,每门课由一名课程负责人和两名学科交叉教师成员共同设计和组织,教师团队之间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和教学环节,真正实现学科知识、教学经验的弥合。在组建跨学科师资团队的同时,高校要为财经专业类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鼓励教师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和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
〔作者:刘笑言、杨梦溪,单位:河北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