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12时10分,伴随着下课的音乐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五一中心学校的学生纷纷走出教室来到学校食堂。食堂内,饭菜香气扑鼻而来,干净、整洁的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了温馨的就餐场所。
校长王永昭说:“学校能这么快恢复正常运转,学生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回归正常学习生活,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全力救援。”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民和县许多学校不同程度受损。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施工单位不惧风雨,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地恢复校园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秩序,也保障了新学期高质量开学。
“中交集团”是民和县各学校及乡村办公场所新建、维修加固、外立面提升、基础设施修缮项目的施工方。接受灾后重建任务后,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在施工材料、施工管控、交付标准等方面逐层严控。坚守质量“高度”和建设“速度”,充分凸显了央企追求卓越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担当。
抗震救灾,
托举生命希望
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时间就是生命,救灾物资必须要争分夺秒到达灾区。一场快速反应、各级联动、合力救灾的战斗在灾区全面打响。
“中交集团所有救援力量,马上往民和县金田村紧急集结。”接到命令后,中交集团青海地区在建项目的所有战备力量火速奔赴灾区,距离金田村20公里的中交三公局大清项目经理郭亚鹏带队率先抵达,中交集团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救灾中。
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草滩村受地震及震后砂涌、泥石流的影响,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看着村子一人多高的淤泥,郭亚鹏陷入了沉思。“要和时间赛跑,要和险情较量!”他快速拨通应急部门联系人的电话,“我是中交集团的,现已先行抵达金田村现场,集团后续救援力量正在赶来。”“太好了!感谢你们!”听到对方的回复,郭亚鹏和他身后队员立即展开了抗震救援工作。
2023年12月19日13时,中交集团救援队又接到新的任务,要迅速清理600米长、3米深的现场淤泥,打通生命救援通道,指挥部安排各救援力量从通道两端开始双向推进。现场难度超过了想象,要清理的淤泥含水量较大,刚刚清理的地方,转眼又被两侧的淤泥填满,3米深的淤泥淹没了挖掘机的履带。
经过29个小时奋战,中交救援队采用“人员轮班、机械不停”的战术,当日投入救援人员271人,大型机械设备82台套,实际掘进700余米,顺利打通了这条生命救援通道。
金田村的村民看到连夜奋战的“中交救援队”,无不深受感动。一位老人家抹着眼泪搓着救援队员一双双冻红的手;一些非受灾的村民为救援队煮好了当地特有的乡味熬饭,为救援队倒上了刚沏好的酥油奶茶,把热乎乎的油饼、馍馍、鸡蛋塞到救援队员的手里。
在连续13天的紧急救援中,中交集团党委高度重视,中交西北区域总部统一调度,中交集团旗下一公局、二公局、三公局、中交建筑的多家项目部参与救援,抢通了2条救援通道,打通救援通道880米,恢复金田村、草滩村既有道路700米,完成土石方、淤泥清理47万立方米,成功搜救出11名被掩埋群众,圆满完成各项抗震救灾任务,用行动和爱心树立了中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暖身暖心的爱。同时,中交一公院、中交养护也第一时间深入灾区现场,对主要桥梁和道路设施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和灾损核查,为抗震抢险和灾后重建的顺利展开奠定坚实基础。
灾后重建,
守护美好家园
千方百计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多措并举加快灾后重建,是尽可能减小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的必需,更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施工中遇到过的棘手问题是,在房屋修缮中拆下的保温层,不仅影响环境,也给周围群众的生活带来不便。”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总工程师徐鹏告诉记者,中交集团在项目建设中,共拆除塑料泡沫保温板材料5200立方米。为积极响应青海省环保要求,降低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施工方已将这些废弃保温材料从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用固体垃圾运输车运送至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垃圾燃烧厂进行处理,累计运输费达100多万元,彻底解决了项目产生的“白色垃圾”。
在绿水青山间,中交集团高度注重生态友好,将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生产经营的切入点,以“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为突破口,促进建筑项目高质量发展,优化施工管理,打造高质量的建筑项目,全力推进各类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参与城乡更新建设,以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和群众环境权益。
中交集团第一批项目1月15日中标,1月16日开始施工,春节期间不停工,经过42天努力,已按期完工并于2月25日交付;第二、三、四批项目分别于4月23日、5月10日、6月22日分别中标,再经过100多天大干,同步进行第二、三、四批项目施工并完工交付,确保了17所学校学生9月1日秋季顺利开学。
一串串数字凸显了“中交速度”,彰显着央企担当。几个月来,民和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和中交集团携手并进,共同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推动各项重建工作,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如今,这片群山环抱的土地,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民族团结之花绽放不息……
校园焕新貌,
群众绽笑颜
干净整洁的校园、粉刷一新的围墙、明亮清新的教室……中交集团为孩子们创造了更舒适、更安全的学习环境。
中午,民和县中川乡五一中心学校的四年级学生冶小峰和同学拿起餐碗到食堂窗口排队打饭菜。菜瓜、粉条炒肉……吃着荤素搭配的美味午餐,他开心地说:“学校的饭菜真好吃,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
民和县官亭镇土族初级中学,新学校处处焕发着生机。采访中,记者从学生们一张张幸福喜悦的笑脸上看到,9个月的时间,他们已走出了地震的阴霾。
“我们之前在两个不同的学校,现在相处有一段时间了,感觉挺熟悉的!”该校九年级的学生宋加华告诉记者。
各展其长,双向奔赴!徐鹏告诉记者,为了拼抢速度,今年4月,“中交集团”全面启动了灾后校园重建工作,之后连续召开现场会,研究可能面临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重建政策。国家和青海地方政府也很快明确了相关修缮重建政策,并有力地保证了校园房屋补助及时拨付到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关系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之计,更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灾害发生后,家里的房屋受损,新房修建要用钱,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要照顾,能在离家近的地方务工,还能挣钱修房子,好着哩!”家住民和县中川乡的王大姐告诉记者,今年6月,她在民和县官亭镇土族初级中学开始做贴瓷的工作,平均一天能挣七八百元。
施工过程中,中交集团了解到灾区群众就近就地务工意愿、技能情况后,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电焊、钢筋、抹灰、瓦工、木工、挖掘机、装载机、铲车、吊车等灾后重建有关工程类岗位。截至8月底,累计带动当地就业530人,发放工资达2030多万元。
“按照上级指示,我们联合建设方、施工方等多个部门,吸纳当地劳动力,打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工作壁垒,确保零障碍施工,确保顺利交付。”在民和县中川乡光明村村委施工现场,现场负责人王洪波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