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10月14日,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铁盖乡黄河沿岸的沙丘地带一派繁忙景象,在共和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的组织下,当地群众正在俯身铺草、挥锹压埋、填沙整型,以人工铺设草方格方式设立沙障,也标志着我省2024年“三北”六期工程项目正式拉开序幕。
青海“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区涉及西宁、海东、海北、海南、海西、黄南6市(州)的31个县(市、区、行委),国土总面积35.6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州共和盆地沙漠化防治及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总投资2.21亿元,建设规模封山育林6万亩、人工造乔木林6万亩、退化林修复2.6万亩、工程固沙6万亩、退化草原100万亩、围栏封育120万米。通过项目实施将进一步提升项目区林草植被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翻开青海省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在黄河龙羊峡库区北岸分布着大面积的黄色板块,这便是多年受风沙侵袭的海南州共和盆地沙漠化土地。经过无数人艰辛的努力,如今这里沙漠蔓延的速度得到遏制,展现在眼前的是另外一番景象。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沙丘上覆盖着整齐的草方格,固沙效果极为明显。
共和盆地沙漠化防治及草原生态修复项目是我省高寒干旱地区治沙模式的缩影,是在高寒沙区走出的一条成活率高、见效快的治沙造林新路子。“十三五”期间,全省通过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实施规模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统筹推进沙化土地治理,在风沙线构建绿色屏障。其中,柴达木盆地、三江源地区沙化土地面积总体减少,沙化程度降低。共和盆地、环青海湖地区沙化程度持续逆转。
共和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助理工程师甘成寅介绍,青海“三北”工程六期共和县2024年—2025年共和盆地沙漠化防治及草原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2.21亿元。目前该项目中固沙及草原围栏封育已进场施工,预计11月中旬完工,剩余工程于明年3月开始进场施工。通过项目建设,改善黄河南岸生态环境,减少风沙对黄河南岸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大大减少每年从沙珠玉沙区向黄河输送的沙土量,达到对沙区的治理以及防风固沙的目的。同时,提高土壤的抗风蚀能力,有效减缓地表径流、减少沙尘、净化空气,使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循环。
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荒漠化和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环青海湖地区、三江源地区等,呈现分布区域广、海拔高、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土壤质地疏松、土壤盐渍化严重且沙化速度快等特点。近年来,通过“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补助试点等项目的实施,在防治土地沙漠化方面探索出了工程固沙与生物固沙相结合的成功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