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青海湖水体面积较近五年同期增加39.32平方千米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4-10-15     作者:吴梦婷

黄南新闻网讯   记者从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了解到,根据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24年9月25日,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650.08平方千米,较上年同期增加28.10平方千米,较近五年同期(2019年至2023年)增加39.32平方千米。

青海湖水体主要增加区域在鸟岛和铁布卡湾北部及沙柳河入河口。根据《高原湖泊水体卫星遥感形态变化评价方法》规定,与上年和近五年同期相比,2024年青海湖湖泊面积保持基本稳定。

青海湖流域周边气象站资料分析表明,与上年和近五年同期相比,2024年汛期(5月至9月)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降水量分别偏多3成和2成,除8月降水量偏少外,其余月份均偏多,其中6月和9月降水量较上年同期均偏多1倍,较近五年同期分别偏多7成和1倍。气象专家分析,2024年汛期降水量偏多可能是湖泊面积较上年相对较大的原因。

据了解,近年来青海湖水质不断向好,水生态日益优化,整体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青海湖水域面积的持续增加对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湖泊面积的扩大,水资源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湖泊非淹没区植被的生长,对改善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相关新闻:沙岛保护区首次监测到猞猁

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了解到,10月11日,沙岛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沙岛保护区巡查巡护中,监测到了一只猞猁,此次在青海湖沙岛保护区范围监测到猞猁尚属首次。

猞猁是一种外形似猫但比猫大的猫科动物。成年猞猁体重可达18千克至36千克,体长70厘米至130厘米,尾极短。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它是一种离群独居、孤身活跃在广阔空间的野生动物,是无固定窝巢的夜间猎手。猞猁为喜寒动物,常栖居在寒冷的高山地带,以鼠类、野兔等为食。巢穴多筑在岩缝石洞或树洞内。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现猞猁,进一步补充了青海湖区域野生动物监测数据,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持续增强。

随着青海湖环湖地区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多种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青海湖野生动物的身影也被记录在监测人员和摄影师的镜头中。今年以来,青海湖流域陆续出现雪豹的身影,青海湖近湖的甘子河湿地中首次监测到东方白鹳。

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青海湖,也反映出青海湖流域生态正在持续向好,这些珍稀野生动物的发现,反映出青海湖流域生态的持续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显著成效。同时,随着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中生态保护宣传的加强,环湖牧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