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教育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15     作者:贺连菊

德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角色不可替代,它能塑造学生的伦理认知并强化他们的道德素质,尤其是在初级中学阶段。然而,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部分教师仅仅重视课业成绩,相对轻视了德育的重要性。这使得初中阶段的德育教学陷入了表面化的困境,教学内容往往缺乏深度和实质内涵。

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支柱,肩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变迁与信息技术全球化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学生深受多元文化冲击,使得强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显得尤为关键。教育者应积极挖掘整理中华文化的深厚宝藏,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优化教育融合策略,以增强德育课程的实效性。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们能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有品德、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少年,走好人生道路。

在初中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中,教师需巧妙地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结合与融入德育课程,不仅能增添德育课程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提升德育教育成效,还能为学生们开启一扇通向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大门。孩子们也可以借此机会接触并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增加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能更好满足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在汲取其中丰富的精神养料中,滋养青少年成长成才,养成优良的个人道德品行和精神特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工作的价值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御不良文化

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信息技术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他们的知识库,增强了他们的信息搜索、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然而,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让青少年接触到诸如“物质至上”“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侵蚀着学生,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构成了潜在挑战。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所积淀下来的精神精髓,是中华民族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人生智慧,对青年一代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想要为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信念观念,可以通过讲述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故事,诸如岳飞精忠报国、苏武牧羊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可以为初中思政德育教育提供生动具体的素材,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激活学生内心的文化认同,强化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使他们具备抵御不良外来影响的能力,从而培养健康的人格特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二)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升道德涵养

在华夏璀璨的文化宝库中,流淌着高尚的人文情怀、价值取向、处事智慧和道德准则,诸如“先忧后乐”的崇高理想,“善小勿忽,恶小勿纵”的明智教诲,以及“寸草心报三春晖”的深情感恩,还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深沉爱国情感。这些深入人心的格言和故事,蕴含仁义、忠恕、孝悌、诚信、中和、廉耻、质朴、勤俭、宽厚等在内的民族精神的瑰宝,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反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是驱动学生自我反省和知行合一的精神动力。它们是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能提升他们的文学造诣和道德素养。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联系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念,通过讲解曾子杀猪等故事,加深学生对诚信的理解。

(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道德之邦方能兴盛”,国家的进步、昌盛皆需道德基石稳固。璀璨的中华文化崇尚“和合”,崇尚“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和为贵”的道德观、“天下大同”的大局观。例如“六尺巷”的故事揭示了通过友好协商和相互尊重在邻里间建立和谐的关键;而《廉颇蔺相如列传》则教诲我们“宽容如海,包容为大”,在人际互动中,包容与友善的态度不可或缺。中华文化的道德哲学思想广泛渗透于国家治理、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的各个层面,将其融入初中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平衡处世观和待人接物的准则,使之成为内心的原则,外化为行动,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具体措施

(一)创建感悟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动

我国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痕迹和深厚的精神内涵。每个传统佳节都犹如一面镜子,反射出独特的文化韵味。教育者可以通过设计丰富的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诸如春节的起源、元宵的象征、端午的习俗等,以此深化他们对节日背后深刻哲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领悟到节日中的道德价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文化认同。教师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实践教学,策划沉浸式节日体验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节日文化的热爱,更能在他们心中种下传承与发扬这一宝贵遗产的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国的节日文化得以生动而有效地传递和延续。

(二)创建优秀传统文化演讲活动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多多开展特色活动,比如组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演讲比赛,摆脱仍采用灌输知识点的方式教学,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不只是简单记忆,而对民族精神和文化意蕴进行深入挖掘。鼓励学生将古诗词、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文化知识与日常生活实例相结合,让他们不仅能够充分了解精神内涵、主动探索并分享自己对于特定文化内核的独特见解,而且能借此机会深刻领悟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实际价值。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促进了价值观的塑造,有助于提升个体的道德素质和品行修养,还激发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三)创建家校德育合作活动

家庭环境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作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要求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承担好责任,既要注重孩子的学业,提升他们的学习素养,更要关注其精神层面的成长,塑造他们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因此,初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应强调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携手开展富有深度的家校协同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与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家庭、学校两个环境中接受一致的品德引导与教育。引导家长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样,家长就能将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融入到日常的家庭教育活动中,形成与教师教学相呼应的个性化德育策略。教师需密切关注家长的实践反馈,以此来调整和优化对学生的德育指导,确保教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作者单位:西宁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