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下会计专业教改研究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10-24     作者:徐圣男 杨姣鹤 代阳阳

数字化时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有赖于新质生产力,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而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在此背景下,财会领域的新型人才需求应运而生。其不仅要能做会计核算,还要能处理工商、税务等综合管理工作,并以财会分析辅助经营决策。需求侧的改变将倒逼供给侧的革新。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要供给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摇篮,各大高校显然成为会计人才教育“革新”的主要阵地,会计专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重构教学内容,整合交叉知识

随着人工智能、RPA、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会计行业迎来了智能升级新阶段,会计工作将更加依赖智能系统,减少大量重复性机械任务,更需要以创新性思维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分析和决策。为此,高校应更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调整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加数字化技术、数据分析、信息系统等相关课程。同时,改变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的会计核算人员培养逐步转变为新型财务分析人员的培育,除了教授传统核算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外,还应提升其编程软件操作能力,使其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数据,并掌握管理会计原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特点,助力企业精准决策。此外,会计行业与金融、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要求新型会计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为此,高校应整合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环境学等学科与会计专业的交叉知识,促使学生在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中多维度思考,创新性解决问题。

改革教学形式,推进场景化教学

传统的会计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视域下,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愈发重要。当下,部分会计教育缺乏充分的实践和应用环节,且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仍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需要进行教学形式改革以缩短走向职场的“阵痛期”。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会计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定位,从“教”转向“导”,创设多种教学情境,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建立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以案例驱动、情景设计、漫画演绎、模拟训练与创新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重视会计知识背后的场景应用。要由知识导向的教学向场景导向的教学转变,由操作场景和核算场景向业务场景转变,并利用新技术还原业务场景,在实战化的教学中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针对性地助力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所需的会计人才。

强化师资力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会计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数字化技术知识及实践经验。对此,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提升会计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定期邀请专家进行系统性的师资培训,提升其数字化教学水平;开展同院系教师间的交流研讨,集思广益解决教学难题、破除会计人才培养的障碍,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教学热情,践行培根铸魂的光荣使命。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共享资源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弥补教师课堂讲授的不足。通过在线课程、数字化教材、电子教学软件等手段及时更新、拓展教学素材,让学生实时接触最新的专业知识与行业发展趋势,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际的衔接。此外,推进各高校共享线上教学资源、联合更新资源库,带动完成全国高校的会计教育转型工作,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质量会计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双向赋能

目前,企业在智能财会运用方面走在院校前面,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要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让学生在真实工作中深化知识理解,借助企业的力量共同建设会计学专业。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会计行业将面临国际化发展的新机遇。会计人员需具备国际视野,掌握与当前行业对口的专业技能,以助力企业“走出去”。在此时代背景下,高校首先应与企业合作共建项目资源库,结合财会知识深入分析行业前沿案例的可借鉴性,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真正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其次,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特设订单班,定制无缝对接课程,通过加强认知实习、岗位实践、综合实践等教学环节,助力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质量。再次,深入企业一线,倾听行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拓展合作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实现校企双向赋能。

总之,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是发展大势,也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将对我国会计教育体系和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这场改革浪潮中,各高校应积极加入到数字化会计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培养更多高素质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会计人才,为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有生力量作出贡献。

〔作者:徐圣男、杨姣鹤、代阳阳,单位: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