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国家层面明确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主要依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打造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既是高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伟业的德才兼备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以及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要求。新时期,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更为多元化,包括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升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等。对此,国家需要进一步给予政策支持、高校需要重视教师队伍结构改革、教师需要进行自我提升,以全面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国家层面:健全专业化思政教师发展制度和体系。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健全的制度予以保障。鉴于对思政课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目标的肯定,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基础上,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考核制度与再认证制度,尤其应明确思政课教师发展标准、思政教育理论建设标准,以此提升专业化思政课教师发展标准化水平。基于此,国家针对思政教学、学科建设、思政课教师科研所需的基础场地和培训场地等提供相应支持,并在制度中就资金、人员等方面的分配作出规定。尤其面对当前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要工程的现实,应加强顶层设计,发挥统筹领导作用,贯彻系统观念;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进程,加强对思政课专业化教师的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研讨和课题研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研制一体化课标、编写一体化思政课教材、设置一体化思政课程等工作。在制度中,国家应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并非“一致化”,并逐步通过培训等方式帮助思政课教师明确这一点,把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质,重在把握思政课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学段体现出的认知差异性和心理差异性等。专业化思政课教师应严格遵循这一实质性特征,将各个学段思政课有效衔接为育人目标,最终实现思政课教学之间的横向贯通和纵向衔接。如此,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从根本上凝聚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合力,正是对顶层制度的有效回应。
高校层面:优化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高校应深刻领会国家鼓励人才引进的政策内涵,加大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引进力度,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尝试采用“专兼结合”模式,围绕思政课教学目标,构建严格的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标准;明确专业化思政课教师应秉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支持党的政治路线、立场和道路,尤其应具备政治敏锐性;明确专业化思政课教师应接受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原则上应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且已经获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能够独立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研究,确保之后在思政课教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除此之外,高校应严格考察思政课教师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教学实践中的专业能力,严格审核专业化思政课教师的任职标准。同时,高校应结合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和社会发展实际,针对性融合边缘学科,凝练思政专业学科建设方向,构建区别性、层次化的思政课程学科,为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平台。据此,高校应构建校内外一体化培训机制。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共同建立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关系;高校与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建立馆校联动机制,发挥教学名师、基地导师等主体的示范功能和育人作用,以此强化思政课大师资力量。另外,采取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确保多主体参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评价。学校负责提供多样化的信息反馈渠道,并将学生满意度、教师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参与度、学生进步率、社会反响等纳入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将师德作为首要考核依据,贯穿考核过程中,助力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稳步提升。
教师层面:提升内在专业化思政教育素养。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应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教育使命,以从事思政教育事业的坚定理想和信念为基石,以终身学习理念为原则,督促自身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及时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始终以高尚情操引导和培育高素质人才。思政课教师所具备的专业化要求,应涵盖专业理想信念、专业思政知识、专业教学行为、专业育人能力、专业心理素质、专业道德情操等。尤其应具备较强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结合教师之间反馈信息、学生课堂表现和师生互动情况,及时洞察自身言行举止是否合适,并及时纠正,提升主观能动性。专业化思政课教师还需坚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以仁爱之心、平等意识欣赏和理解每一位学生,深入了解当今社会学生的时代性、独特性等特征,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通过积极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职后定期培训,包括校内外培训和省内外培训等,对专业化教师队伍发展、思政课如何教等问题形成科学认知,具备自主创新教学思维、克服职业倦怠问题、创新教学方法的专业化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掌握建设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阵地的能力,切实提升专业技能,进一步深化专业理想,进而增强思政教育职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如此,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不断增强,能够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作者:赵庆灿,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2023年安徽省高校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项目“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优秀青年教师培育项目”(YQYB2023026);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项目”(sztsjh-20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