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良种先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源头。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高原小米选择耐旱、抗倒伏且产量高的品种;金牧粮草挑选营养价值高、生长速度快且适应性强的良种;冬油菜选用耐寒且含油量高的品种。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金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各类农作物原(良)种繁育制种面积达594.8公顷,在青海供种数量占全省的30%,并远销甘肃、新疆、内蒙古、西藏等省区。海东市乐都区繁种面积稳定在2666.66公顷以上,年供种能力超过6万吨,并改良本地藏羊产肉性能,成功打造乐都区肉羊自主品牌“杜藏羊”。近年来,青海油菜杂交育种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脱毒马铃薯、青稞、蚕豆品种选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西部最大马铃薯种质资源库,青薯9号连续2年位居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榜首。各级农技人员,长期深耕一线,以多胎藏羊技术和牦牛人工授精技术,培育优良畜禽品种,推动高原藏羊和牦牛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要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重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打响高原土特产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这一重大要求启示我们,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就必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只有立足自然禀赋,厚培创新禀赋,凝心聚力写好种业大文章,与时俱进育新种、制良种,蹚出一条条高原种业发展新路,让更多良种脱颖而出,才能为粮食安全筑牢种业基石,为青海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这些年,丰富的种质资源,为国家推动种业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清醒看到,资源多不等于品质优,进一步提升种业竞争力,还需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既抓好总量上的安全,也注重品质上的提升。以发展现代种业、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健全管理体系,改善监管手段,不断提升青海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使地方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育种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良种生产供应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尤其是要致力于打造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叫响“青字号”招牌,加快实施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以技术和良种为主导补齐产业链,围绕多元化类型产品输出延长产业链,精准定位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强产业链,让农牧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牧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牧区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牧区一切问题的前提。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从食物观到大食物观,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藏粮于技”正成为现实。现代种业企业是种业科技创新的主体,最能感受到种业需求、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变化,我们要聚焦种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未来所需,密集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要进一步整合科研资源,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分工明确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种业向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变,持续深化科研机构与企业、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育种成果转化,稳定良种供给。要高度重视现代种业科研团队培育,尊重农牧业育种人才,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培植好现代种业人才成长沃土,以多种形式关心关爱关注青海现代种业育种人才,赋予科研单位、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全力攻关种业“卡脖子”技术。要推动制种用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为适度规模经营、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筑牢基础,助力优质种子标准化产出,让一粒粒好种子“长”出农民富裕富足的好日子。要以新质生产力助推种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以种业振兴澎湃乡村振兴“芯”活力,在推动高原特色种业发展行稳致远中有力推进“三农”建设,为“中国粮仓”更加殷实、更加富足、更有保障作出青海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