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18年不变的情怀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07     作者:程宦宁 通讯员 包利英

11月3日,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香达镇的一家藏医诊所内,大夫尕玛格勒身穿白大褂,正在耐心地为病人把脉问诊。

“90后”尕玛格勒从小生活在囊谦县吉尼赛乡,他有今天的成就,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更确木兰。

十年前,尕玛格勒高中毕业,那时候的他,对未来一片迷茫。在一次义诊活动中,他认识了藏医大夫,同时也是“慈行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的更确木兰。在和更确木兰聊天的过程中,尕玛格勒对藏医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便下定决心要做一名藏医。

之后,在村干部的介绍下,尕玛格勒进入了“慈行职业技术学校”,成为了更确木兰的学生,开始接受系统的藏医学教育。毕业后,他继续努力深造,终于梦想成真,成为了一名藏医。

更确木兰说:“我的学生有很多,他们都是我的骄傲。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起来,真的非常欣慰。”

更确木兰从小在囊谦县的牧区长大,父母亲身体不好,他常常看到他们被病痛折磨。他回忆说:“那时候,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很多牧民生病后都无法得到及时治疗。”

从那时候开始,更确木兰萌生了长大当医生的想法。

1993年,11岁的更确木兰开始跟随身为藏医的舅舅学习,4年后,他作为一名旁听生来到西藏藏医药大学学习,通过多年的努力,最后顺利毕业。

2006年,更确木兰放弃了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孤独而又漫长的义诊之路。

为了能给最偏远的牧民义诊,更确木兰常常是半夜就骑马出发。从牧民的家中到放牧的草场,只要有病人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更确木兰的身影。多年来的无私奉献,许多牧民早已把更确木兰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更确木兰说:“病人的病情耽误不起,特别是在牧区,老百姓普遍都是坚持不了了,才会想办法找医生,所以我必须做到随叫随到。”

久而久之,更确木兰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单打独斗没办法解决牧区看病难的问题。只有培养一支留得下、用的上的乡村藏医队伍,才是当务之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2011年,更确木兰行动起来,开办了藏医培训班、藏医人才学校。起步总是伴着艰辛,没有器材,他就自费购买了一些桌椅和黑板,没有场地,他就为学生们露天教学。

“每天都有困难,每天都在挑战困难。这条路是我自愿选择的,抱怨没有意义,只有坚持才有出路。”更确木兰说。

很快,更确木兰的事情得到了囊谦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学校不仅筹到了更多资金,而且在教育部门完成登记注册,“囊谦县慈行职业技术学校”正式创立。

2021年,在玉树州委州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正式更名为“玉树州藏医药职业学校”,成为玉树州第一所公益性民办职业技术学校。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的玉树州藏医药职业学校占地3.4万平方米,学校硬件设施齐全,实行全免费教学,已培养毕业生646人,他们有的成为了村医,有的成为了教师。在更确才仁的帮助下,这些孩子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使藏医药文化也得以很好地传承。

更确木兰骄傲地说:“因为我们学校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而且不收学费,不少偏远牧区的孩子都慕名而来。不少孩子通过努力学习再次考入青海大学藏医学院、西藏藏医药大学、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等,毕业后都成为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

18年坚守,更确木兰将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于藏医药文化,他的付出让藏医药文化得到传承,让更多孩子改变了命运。

藏医药职业学校中职3班的学生尕松东周说:“在这里学习已经第三年了,学校环境好,老师非常负责。我会珍惜这个机会,努力学习,将来深入基层,帮助更多的人。”

如今,更确木兰虽然是校长,但他依然坚持在教育一线。只要有时间,他还是会带着学生上山采药、上实践课,尽全力为孩子们教授藏医医术。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