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探析“综述法”在研究生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11-13     作者:杜 辉

以教育法律、政策审视当下研究生教学模式,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被忽视,使教学难以涵养科研;能力培养的渐成性、体系性缺乏,不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未能有机结合,教学与科研不能协同发挥作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为标准,结合各部门教育改革意见,针对研究生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提出“综述法”研究生教学模式。“综述”是采用学术史观点的“综述”。学术史注重综合性、宏观性,且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整合中总结治学经验,把握演进脉络,可更好地增进了解学术发展的脉络和走向。这些特点契合了现有模式中问题的解决及研究生培养的学术研究性要求。所以可尝试将这一理念及相关方法应用到教学领域。“综述法”教学模式指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均采用文献综述法。

教师以文献综述为内容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为实现系统知识的掌握以及教学对科研的涵养,研究生教学已不能满足以某一本教材来教授,故“综述法”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写出类似于学术史的综述,并以此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其内容包括:

1.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师以宏观视野提取课程主干要素或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较为详细地写出每一问题的研究综述,将基础理论与研究成果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点面结合的立体知识网络结构,已有成果或被囊括,或被牵指。学生既可观照整体、胸有全局,又可见知识体系的根、枝、叶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将其融通起来。如此,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为科研做好知识积淀。

2.学科知识动态生成脉络与前沿研究

教师所写综述中还要有学科知识动态的生成过程及趋势。学科知识动态生成脉络可以还原知识的发现过程,向学生展现一个动态生成、发展的学科,使学生体验式地感受学科基本原理的生成过程以及学科发展的成长经历,进而促使其在具体情景中发觉学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觉地思考学科的发展等。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如果教学跟不上前沿发展则难以引领学生攀登新的高峰,前沿知识综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研究热点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探索。

3.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

除知识外,综述中还应有前人研究中运用的方法以及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等,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提,故也应是研究生教学中的必备内容。如此,可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同时,能更深入地了解“所以然”,还可使学生把握考察问题与解决方法的关系,看是否运用了切近问题核心的科学方法,也可对比不同立论前提、研究方法下产生的不同观点,引导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学生撰写综述,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科研

学生在上一阶段对知识由宏观到微观的学习中,在了解前人研究成果及前沿问题的基础上,找到自己所感兴趣或有想法的问题,进而自觉地为这一问题或兴趣点探寻相关的研究成果,自然走向撰写综述阶段。故这一环节从教学角度来看,实现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从学生角度而言,实现了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的有机衔接。具体来看,体现为两方面:

1.教师所写的是学科主干问题的综述,虽从宏观的主干走向微观的分支,但因是以主干问题为主,其分支问题会有一些地方难以触及,且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不同,教师详解的部分不一定是每个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所以,在教师讲解之余,学生可根据自身不同需求进一步主动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有针对性地丰富个体的知识结构,如此在锻炼了主动学习能力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2.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撰写综述是科学研究过程的第一步,也是科研能力培养不可缺的一步。一方面,综述的撰写是科研创新的必要前提,只有全面、科学地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才能在此基础上探寻需要推进的方向。另一方面,综述撰写的科研训练可全面培养学生在科研中所需的各方面能力,且使其能力形成具有渐成性与体系性。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渐次又培养了查阅文献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归纳与综合能力、明晰分辨与对比分析能力、筛选审定能力、撰写中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教师以文献综述教学和学生撰写综述,前后两个过程相互融通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两个过程是紧密相连的。从内容上来说,将教师所作的主干问题研究综述与学生所写的分支问题的研究综述结合起来,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共建研究资料库。且每年的教学内容都要随着新研究成果的出现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更新,从历史发展来看,新增与原有成果形成对比,可较准确地把握研究热点与前沿,又能有效地探索学科发展的方向;从前后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关系来看,学生的“写”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教师讲解中,引导、启发学生去“评”,发表其对所讲前人研究的认知和看法,激发学生思考、辨析,进而产生问题,自然进入第二个阶段,实现知识获取与能力锻炼的自然衔接,使教学知识有效地渗透、服务于科研。

“综述法”教学模式是一种既具体系性,又有生长式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知识的呈现,还是学生能力的培养,都体现出体系性、系统性,也都具可持续性与开放性。且始终以研究生培养的法律和政策为检验和保障,并尊重且顺应学生的认知与成长规律。

〔作者:杜辉,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