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11月22日,记者从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获悉,城西区命名首批学校思政教育共享阵地,推进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衔接,实现辖区内思政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育。
城西区首批学校思政教育共享阵地有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省博物馆、省图书馆、西宁野生动物园、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路军纪念馆等15家单位。同时,城西区发布了全面推进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倡议书。
在馆校合作协同育人方面,区属各学校采取“1+1”或“1+N”模式,与省博物馆、省文化馆、“两弹一星”精神展览馆等36个“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合作,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活动中接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比如,胜利路小学充分挖掘和发挥青海本地资源的效能性,构建“611+”场馆思政研学基地,真正使场馆课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的大书本”。
校社联动实践育人中,依托城西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联盟,统筹各方力量,推动多主体密切合作、多方面力量协同,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互联互通、经验方法互学互鉴。打造“一校一策”课后服务课程,全面推动剪纸、皮影、花儿、武术等民俗非遗项目进校园,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形成多元共享全面育人新格局,加强学校与各思政教育共享阵地的交流合作,形成课程贯通、教学融通、组织沟通、信息互通的工作机制。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形成系统化、常态化、长效化的一体化共建机制,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探索实施家庭、社会、学校三方联动机制,共建沉浸式、交互式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实践精品路线,通过让学生“走出去”学、让优秀社会人才“进课堂”教的学教互动模式,做好“+思政”文章,发挥好各种场馆基地作用,通过“体育+思政”“音乐+思政”“美术+思政”等,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