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哇麻村:擦亮“金字”招牌 端稳生态“饭碗”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02     作者:赵俊杰

横亘于青甘两省的祁连山,造就了蓬勃、豪迈的自然生境,这里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的乐园,也是人们世居的美丽家园。在风光秀丽的祁连山下,人们与山为伴,以水为邻,用心用情守护大自然赐予的一切,因地制宜谋发展,依托生态要发展,绿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哇麻村地处祁连山南麓,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赋予哇麻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魅力,这里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三项国家级荣誉。

哇麻村于青山秀水间尽显原始村落的古朴,展现着岁月的厚重。生活在此的人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祁连山、管护家园,保护祖先遗留下的宝贵自然资产,找寻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最佳路径。而今,当生态、生产、生活实现“三生”共赢,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守护好天赐自然禀赋

前往哇麻村的路上,映入眼帘的是行道两旁笔直的杨树,一阵风吹过,树叶翩翩落下,似飞舞的蝴蝶。

哇麻村,一个被树林环绕的村庄。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树木高大纵横有序,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每年,茂盛的树叶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新鲜的氧气,让整个村子变得越发清新。

走进村里,与成排高大的白杨、旱柳相比,村道两侧栽植的榆叶梅、紫丁香、暴马丁香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即便立冬已过,他们的枝叶依旧挂在枝头,似在努力延缓寒冬的脚步。

随行的海东市委组织部派驻哇麻村“第一书记”孟永宏介绍,哇麻村林地资源广袤,是远近闻名的“国家森林乡村”。为了让这张“金名片”更加璀璨夺目,村里积极争取到100万元森林乡村绿化项目,精心栽植了4000余株榆叶梅、丁香等花灌木。每到鲜花盛开的季节,这些花灌木陆续开花,将村庄装点得如诗如画,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立冬过后,草木渐黄,大地悄然披上冬装。

对哇麻村生态护林员贾启德而言,一年中最为忙碌的季节已然来临。入冬后,降水稀少,天干物燥,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这段时间,贾启德和村里的其他几位生态护林员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将森林防火视为首要任务,确保万无一失。

贾启德说,除夕是他和同事一年中最为辛苦的日子。每年这天他们的“规定”动作就是带着防火设备和干粮早早上山,因为防灭火的任务很重,待他们完成使命返回家中和家人团圆时已经很晚了。

担任生态管护员一年多的时间里,最让张世存难忘的是长达六七个月的漫长冬季。这个时节,巡护的道路时常被大雪封盖,他们徒步巡护,在雪地里行走摔倒是常有的事儿,一天下来,两只鞋总是湿漉漉的。

张世存虽是女性,巡护时的坚韧与执着丝毫不逊色于男护林员。每每巡护的日子,她早早吃过饭,便到林地巡护,从来不喊一声累。有时遇到陌生人,她总会主动上前询问,悉心叮嘱切勿在林地生火。

哇麻村党支部书记李成明表示,林地是哇麻村最大的优势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核心依托。为保护林地资源不受破坏,村里专门设立3个生态护林员岗位,他们除了日常巡护林地,还积极入户向村民宣传防火护林知识。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哇麻村从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林地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

截至2023年底,哇麻村林地448.47公顷,牧草地366.6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0.5%,远超海东市平均水平。

对哇麻村而言,林地资源增多了,水土流失的现象减少了。今年秋季连续的强降雨天气,并没有给村里的河道、农田造成破坏。李成明说:“我们将坚决扛牢生态保护的责任,守护好天赐自然禀赋,为青海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在哇麻村委会办公室里,墙上悬挂的“国家森林乡村”匾额熠熠生辉。对哇麻村人来说,这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鞭策,他们要把荣誉放在心上,守护好祁连山下的林地。

好生态种出好蔬菜

从高处俯瞰,山脚下的哇麻村,黑黝黝的土地一眼望不到边,虽在寒冬略显寂静,却悄然孕育着来年丰收的希望。

对哇麻村来说,今年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年。孟永宏说:“今年村里鼓励部分农户种植了红叶生菜、紫叶大白菜、羽衣甘蓝等冷凉蔬菜。从种植效益来看,还挺不错的,为村民拓宽了致富渠道。”

在孟永宏眼中,今年哇麻村的冷凉蔬菜畅销省外,除了季节优势和蔬菜的优良品质外,当然离不开生态优势,由于环境、气候等因素,种出来的冷凉蔬菜广受市场追捧。孟永宏说:“哇麻村夏季平均气温18摄氏度,海拔2700米左右,适宜种植冷凉蔬菜。而且周边没有污染企业,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蔬菜生长提供了好的环境。”

为鼓励村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哇麻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鼓励村上的年轻党员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引导村民投身冷凉蔬菜种植。

哇麻村年轻优秀党员杨有德主动请缨,勇挑带头种植冷凉蔬菜的重担。孟永宏说,杨有德上进心强,也有一定的农业种植经验。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积极扶持和引导下,今年杨有德承包的蔬菜种植基地培育出了头茬蔬菜,为村里发展特色农业开了好头。

杨有德说,他们生产的冷凉蔬菜品质很好。究其原因,他觉得与哇麻村无污染的土壤、水质有很大关系,良好的土壤和水质是保证蔬菜品质的关键。

回忆往昔,当一辆辆满载新鲜冷凉蔬菜的车辆缓慢驶离村庄,杨有德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驻村工作队和村上如此支持我的工作,明年我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好生态种出好蔬菜。哇麻村拥有如此好的先天条件,何不在特色农业上做文章?

今年,在哇麻村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杨有德的蔬菜种植基地面向城里人推出了冷凉蔬菜租种活动。从3月份开始,先后有十几个来自省城西宁的家庭,以每块地200元、300元不等的价格,来到哇麻村租地种菜,体验农事劳作和乡村生活的乐趣。租种协议签订之后,由基地负责人杨有德雇村民负责栽种、培土、锄草等农事,蔬菜成熟的时候,由城里人决定自用,还是对外出售。

此次家庭农场的创新尝试,为哇麻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无限潜力。孟永宏满怀憧憬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家庭农场冷凉蔬菜种植规模,让更多的人不仅吃上放心菜,还能带着孩子体验农耕生活,培养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德。”

生态“+”出好日子

走进位于哇麻村一头的宽阔地带,矗立着古老的油坊、水磨和古屋,仿佛诉说着哇麻村久远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相传,这里曾居住着哇麻村最早的原住民。据村民白成玉家的家谱记载,明武宗正德年间,其祖上从西藏迁移到此,此地牧草肥沃,水清土肥,适于耕牧,便定居此地繁衍生息,逐渐发展壮大成现在的村落。

依托传统村落生态文化优势,哇麻村古民居得到保护,古村落得以恢复性修建。如今,哇麻村整个河道得到治理和绿化,哇麻河边修建起了以游园、休闲娱乐、特色烧烤为主的农家旅游景区。

每到盛夏季节,西宁、海东等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在哇麻村感受迷人的风光、传统的村落文化和特色村寨。哇麻村的美景,给前来消夏游玩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宁市民杨全成节假日喜欢“浪山”。他说,初次到哇麻村游玩,给他和家人带来的感触还是比较深的,这里有青山绿水,有茂密的森林,有古朴的村落,令人回味无穷。

如何借助良好的生态,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孟永宏和村“两委”干部商议决定,既要抓“里子”,也要抓“面子”。不仅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村上的党员干部、保洁员整治卫生,捡拾垃圾,让村容村貌配得上村上秀美的生态。同时,积极从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先后实施了人畜饮水改造提升、部分村内道路硬化、巷道亮化等项目,让全村整体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说起家乡的变化,村民莫志有感慨道:“河还是那条河,但水清了、堤绿了,不光庄稼长得好,挣钱的门路也越来越多。”这两年,村子变漂亮了,生态旅游也渐渐起来了,莫志有母子俩商量着,明年也参与其中。

环境变好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孟永宏感叹,乡村旅游一起来,哇麻村群众也有了精气神。在他看来,哇麻村要着眼长远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根本。大自然赐予哇麻村秀美的自然美景,村民齐心协力保护起来,哇麻村明天才有奔头。

哇麻村巧妙利用三张国家级“金名片”,积极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稳步前行,让广大村民尝到了生态保护带来的甜头。村民昝得花在这里当服务员,既能照顾老人和小孩,也能挣得一份收入。

哇麻民宿餐饮苑是哇麻村创办的村集体经济项目之一。随着哇麻村名声鹊起,游客不断增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热衷品尝农家饭,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孟永宏说:“哇麻民宿餐饮苑建成后,以租赁的方式承包给有经验的村民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也吸引村民来打工。”

2021年以来,哇麻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哇麻民宿餐饮苑、哇麻古台乡村旅游景区、哇麻温室大棚等村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预计2024年收益将达到32万元。

如今的哇麻村,生态文化游逐渐兴起。旅游旺季时,通过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锅庄舞、端午节香包展等,让游客大饱眼福、流连忘返,也让村民享受到生态文化旅游带来的红利。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轻柔地洒落在哇麻村,一层如梦如幻般的绚丽色彩,令人沉醉不已。孟永宏和李成明走在乡间的小道上,热烈地讨论着明年的计划,一幅生态优美、安居乐业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