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濒危国宝梅花鹿为何扎根青海

来源: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2024-12-13     作者:金华山

黄南新闻网讯   12月11日,化隆县一位摄影师在境内意外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的种群,数量约为8只。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梅花鹿并非青海的原生物种,且为濒危动物。它们究竟从哪里来,又为何会选择定居在青海这片土地上?西宁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调查。

连续两年记录梅花鹿,种群数量显著增长

12月11日,化隆县的摄影师在化隆县境内一处山坡上捕捉到了梅花鹿的身影。他告诉记者,去年冬天他也曾拍摄到梅花鹿,但当时种群数量仅有4只。短短一年内,种群数量几乎翻倍,这一发现让摄影师倍感欣喜。

然而梅花鹿原本并不属于青海这片土地。那么,它们究竟是如何来到这里的,又为何会选择在这里定居呢?

梅花鹿非青海原生,源自引进后野化

经过多方求证和调查,记者得知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答案:这些梅花鹿并非青海原生,而是本世纪初从外地引进的非野生梅花鹿逃离围栏后野化的结果。目前,在海东市互助、乐都、化隆等地都有梅花鹿的分布。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这些梅花鹿虽然原本是家养动物,但经过多代的野化后,已经具备了野生梅花鹿的特性,并被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梅花鹿扎根青海增加生物多样性

梅花鹿原本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广泛分布于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以及中国的各地。然而,由于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梅花鹿的数量急剧减少,现已成为高度濒危动物。在中国,野生梅花鹿的总数量不到1000只,且仅残存于有限的几个区域内。

尽管如此,梅花鹿的繁殖能力仍然较强。在一个繁殖季节内,雌兽可以多次发情,一旦受孕后便不再发情。妊娠期为230天左右,一般每胎仅产1仔,也有少数为2仔。

那么,梅花鹿在青海的扎根对当地生态究竟是好还是坏呢?一位林草专业人士表示,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梅花鹿的扎根是有益的。它们丰富了青海东部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同时也说明了当地草原、森林覆盖情况的良好。

这位专业人士还指出,梅花鹿生活于针阔混交林的山地、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这说明青海东部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梅花鹿的生存和繁衍。同时,草食类动物种群和数量的增加也必将带动肉食类动物种群和数量的增加,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生态系统。

记者手记

可以想象,当我们在森林、草原资源丰富的海东徒步时,偶遇满身斑点的梅花鹿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快乐的事情。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好见证,也是对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努力的最好回报。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