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高原食用菌奏响“致富曲”!大通县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食用菌种植技术,通过菌种研发、菌种制备、林下种植等方式,强化食用菌产业链条式发展。如今,食用菌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走进大通县实验林场业坝滩育苗基地,大棚内平菇鲜嫩肥硕,肉质饱满,长势喜人。“咱们这里冬季天气寒冷、湿度低,棚内温度低于零度,在极寒干冷条件下还能培育出第四茬平菇,这是几年来菌种不断研发、改进的成果。”工作人员介绍道。
近年来,大通县采用“科研团队+农机服务部门+经营主体”的协作模式,不断探索菌种采集、培育、提纯,已完成多菌种的人工驯化。2022年大通县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先后在林下实验种植羊肚菌、大球盖菇(又名赤松茸)等食用菌,经过三年的时间,羊肚菌、大球盖菇已成功驯化。同时,将羊肚菌作为特色品牌持续打造,推动羊肚菌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集菌种培植、营养袋研制、成菌种植、技术推广、商品菌加工及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悉,2023年该县通过实施野生羊肚菌驯化繁育课题,驯化培育出一种大通地区野生羊肚菌品种,同时收集、培育、提纯羊肚菌栽培品种八种,并建立了首个国有林场林下羊肚菌品种资源库。2024年大球盖菇种植通过三年试验,取得新进展,在斜沟乡业坝台建设的20亩林下大球盖菇种植基地,出菇情况良好。今年9月,大通县国粹中藏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首批金耳菌成熟进入采摘期,这不仅丰富了全县特色农产品种类,还带动周边种植户进行产业化种植,为农民开辟出一条新的致富路,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