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18     作者:王 乐 白 薇

“以文化人”作为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强调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课程建设与教学中的作用。而具有悠久历史的体育运动中天然蕴含大量课程思政内容和传统文化元素,有较强的隐性教育特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导,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强化体育学科育人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有益尝试,也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找准切入点,优化“文体德”一体化教育顶层设计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思政教育,或是两者的融合发展,首先必须要解决顶层设计的优化问题。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高校必须明确课程建设的价值理念、融合方案、职责分工、资源调配等,并对课程改革中涉及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取与呈现路径、融合角度与深度等,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拓宽视域,以实现“文体德”一体化教育顶层设计最优化。

此外,增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实效,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找到合适切入点。从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选择那些与体育思政元素有所关联的内容,对其作适应性转化,使其与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属性进一步融合,从而构建协同并进的体育课程育人体系,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

增强内驱力,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课程的育人合力

首先,高校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规律和兴趣方向等,细化确定各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习内容和评量标准,以尊重教学规律为前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核心内涵渗入课堂,立足体育特色,持续推进体育课堂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功能。比如,在体育课的太极拳教学中阐释中国古典哲学,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与体育的联系,在深化文化认同中实现强身健体。

其次,高校应汇聚各方力量,组建体育教师教研共同体。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可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主题、挖掘内容、挖掘方法、挖掘质量等,开展专题研究及实践探索。依托教育部门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教研联盟及虚拟教研室,围绕体育精神与人文素养、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爱国主义与民族情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科学选设本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挖掘重点,凝聚教育共识,保持同向发力。

再次,高校要在课程教材一体化落实上下功夫,从教材改革与编订着手,组织高校教师团队开展心得分享与教学研讨,依据长期实践与反复检验、学科教研与学术钻研、课堂创新与课外拓展等,进行高校联合教材修订,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育人合力。

打造微环境,营造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育氛围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应该着眼于培育文化精神、塑造文化品质、滋养文化情怀,最终实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文体德一体化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步。

对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文化长廊等,从振奋人心的体育名人奋斗历程入手,通过让体育故事“上墙”,让体育名人成为校园随处可见的一道“风景线”,激励学生自觉学习体育名人在追求梦想的奋斗历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以及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怀。以“小切口”“微视角”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故事”,在日常见闻中引导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在传统节日期间,高校可以将活动体验作为抓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更接地气、更贴近校园生活。比如,在重阳节期间,以院系班级为单位鼓励学生参加登高爬山活动,或是支持各学生组织、特色社团自发举行与节日相关的体育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塑造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攀登的精神。

把握广域性,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特色体育思政教学设计

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师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积累和利用文本、影像、虚拟课堂等不同数字化教学资源,做好体育课堂的教学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善于捕捉大学生群体的多元化需求,针对不同学段挖掘与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相契合的精彩体育故事,避免所讲述的体育故事精神内核同质化、单一化。

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大教育云平台的资金投入,鼓励学生尝试民族体育运动,并事先通过云端学习,全面了解该项运动的发展历史、文化渊源及民族特色,带着喜爱与认可进行课堂实践学习。此外,云端平台在热点体育赛事与资讯进行教学式转化挖掘中也具有天然优势。依托互联网全球性、自由性、开放性等特点,高校能够实时快捷地完成热点体育新闻的文化观点整合与思政元素挖掘,使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感知”“感动”“敢为”的锻造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更加生动地贯穿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作者:王乐、白薇,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