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青海达日:新质生产力赋能 基层治理慧新景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4-12-20     作者:芦舜

黄南新闻网讯    牧区基层治理问题,普遍存在辖区面积大,人口分散,形成距离远、行动慢、服务难的问题。这些因素,成为制约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难点堵点。如何破解难题?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给出高原牧区基层治理新办法。

近年来,达日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不断完善社会基层治理,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的高原牧区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动治理工作提质增效,体现出科技赋能、科学治理的作用。

达日县地处青海省东南部,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总面积14842平方公里,总人口4.13万人,下辖1镇9乡33个行政村和109个牧业合作社。全县在编干部1171人,人均服务半径达12平方公里以上,“远慢难”成为制约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难点堵点。

大数据 为基层治理赋能

为有效破解“远慢难”等问题,达日县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创新,坚持以“达日牧长制”为基础,全面建立“管理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平台。

达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组成基层社会治理专项组,针对达日县地处高原、地广人稀、产业单一等特点,全面深入剖析难点,着手建立基层大数据管理平台,使用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行“一网共治”治理模式,积极推动“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从根本上提高了基层治理效率和精准度。

“自从当上‘大家长’,我不仅带头保护环境,也帮助群众解决生活难题。”达日县吉迈镇普忙村牧长永洛说,作为牧长,他管理着6户牧民,牧民四季轮牧居住分散,最远时他走访一户来回要走120公里。做牧长9年时间,他总是骑着摩托走访,服务群众、宣讲政策、化解矛盾,记录群众生活发展中的点点滴滴。

像永洛这样的牧长在达日县有1457名,实施“牧长制”10年来,达日县牧长共收集相关数据300余万条,为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些关键数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

达日县依托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全县33个村、3个社区、1个教学基地、16所学校等区域分别纳入457个网格片区。发挥“县—乡—村—社—片区”五级牧长制扎根基层、直面基层的优势,达日县定岗定责,强化日常管理培训,提升牧长做好网格管理、收集数据的能力,按时采集上报网格内人员、住房、牲畜、矛盾纠纷等30多项基础数据,形成基层治理数据目录,为数据管理助力基层治理,夯实数据底座。

依据庞大数据基础,达日县充分整合全县应急指挥中心、综治指挥中心等政府平台的数据资源和条块功能,投资300万元建成达日县基层治理大数据管理中心。

“目前,大数据管理平台已将全县政府部门平台整合纳入其中,公安、统战、政法、农业农村等多部门数据信息全面串联共享。”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平台强化数据互通、系统连通、工作贯通,将分散的政府管理系统按照不同功能模块,科学划分,有机创联整合,形成多级多主体联动、分工协作、平战结合的基层治理数字化工作体系。后续工作中,中心将对系统定期更新升级,不断扩充完善内容,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一体应急联动”的工作模式,为政策决策提供参考,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由“经验治理”转向“数据治理”

达日县将基层治理大数据平台全面投入基层治理各方面,全面提升高原牧区基层治理效率和水平,进一步优化基层治理组织结构、工作制度、业务流程,动态分析数据信息,研判基层治理问题,提前着手防范,及时处置解决,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让治理更加贴近民生、更符合实际,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

平台实现实时监测分析数据,对全县各种环境和资源数据进行即时跟踪、收集、处理和分析。在生态保护方面,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和土壤状况等环境指标,及时发现污染事件和环境异常现象,及时反馈采取相应整改保护措施。在县城管理方面,实时监测县城交通流量、公共设施使用情况等数据,更好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和公共设施布局。在公共安全方面,实时监测公共安全相关的数据,如火灾、交通事故等,能够及时响应并处理突发事件。在社会服务方面,实时监测分析掌握群众实际需求和反映的突出问题,更加精准开展社会服务,改善教育、医疗等民生状况。同时,平台可以有效识别和发现潜在安全隐患,保障社会稳定有序。

基于“全灾种、大应急”理念,达日县开发充实“一张图”系统,将灾害事故救援指挥所需要的各类信息通过一张图展示,帮助指挥部人员快速了解灾区附近受灾人群的分布、灾区受损、灾后地貌受损等情况,调阅重点目标、应急力量、应急物资等各类情况,接收救援队伍信息,实时联系、指挥调度,实现应急事件在大数据中心即可应对处置,变“以救为主”为“以防为主”、变“各自为战”为“智慧整合”。

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大数据平台发挥平台政务信息开放和共享作用,全面打造阳光政府,保障公众知情权、监督权,全面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精细化开展政府公共服务。

科技赋能 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和水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达日县全面拓展拓宽数据信息结合工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畜牧业支柱产业各要素,达日县整合牧民、草原、水、气候等资源信息,合理规划畜牧业生产布局和资源利用。通过精准指导饲养管理、优化生产流程、预测市场需求、产品溯源和质量监控,有序推动产业升级改造,逐步解决“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等问题。

目前,达日县动态监测全县牲畜140042头(只),推动吉迈镇、桑日麻乡、满掌乡、上红科乡和窝赛乡5个适宜牧草生长的乡镇实施饲草种植项目,共种植55606亩饲草,干草产量达2.224万吨,为全县储备饲草3375.5吨。10个牧业村牲畜出售实现收益334.17万元。

依托大数据平台,达日县积极创建智慧校园,实现教育领域新突破。达日县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总体目标,全县中小学智慧白板配备率达100%,互联网接入率达100%,教育瓶颈、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取得新突破。

科技赋能降低了基层治理成本,实现“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共建共治共享牧区社会治理新格局。针对牧民四季轮牧,年均搬迁5次以上等特点,达日县大力推进信息采集报送信息化,业务处理网络化,通过APP上报大数据中心,解决社情民意收集、特殊群体帮扶等便民服务。

达日县积极推动数据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运用,通过分析海量的医疗数据,包括病人的病历、生理指标等,帮助建立疾病预测模型。同时,可以针对病人特征和病情,为其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达日县秉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数据赋能生态保护更加科学有效,在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科学分析、研判每一个片区的生态样本,宜牧则牧、宜休则休,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