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意义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20    

刘 彦

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互联网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是促进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教育同科技、人才一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具体的战略部署。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综合改革,是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行动,为教育事业更好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新的动力源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以数字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之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综合改革,本质上是将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进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化推进的战略目标。具体而言,数字化教育能够为培育优秀人才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最直接的支撑和驱动,是促进科技和人才快速跃迁最有效的方法手段。数字技术的兴起催生了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的根本转向,深刻变革了传统教育样态,同时科技创新又大大激发了人才活力,重塑了人才培养体系。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是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最积极要素。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综合改革,强调人才数字思维培育和数字素养提升,因为单纯的技术掌握已不足以应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更重要的应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突出数字化思维培养方式,以此依靠高素质人才发挥科技创新力量,为科技发展提供基本的人才支撑。

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根本之策

2023年,教育部印发《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指出,“要把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把教育数字化作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倍增器’。”让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综合改革并更好地契合育人本质,需要通过数字技术的全要素供给,打造全天候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全场域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全覆盖的数字教育共同体。首先,深入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是突破现有学习型社会建构的物化困境和时间困境,通过塑造舒适的学习空间、开放式立体化多维度的育人方式、高效便利的参与过程,以此重构学习型社会的底层逻辑。其次,数字技术在教育资源领域的多场景发展与应用,打破了资源共融共通的技术藩篱,可实现教育资源跨领域、跨部门、跨时空成体系供给。最后,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综合改革包括社会组织的调整、适配和内部机制建设,建设具有终身学习参与认知、规范和保障的学习型社会。例如,通过完善立法,健全数据安全、数字伦理和隐私保护机制。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部署,充分凸显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综合改革,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作为最根本和最核心的服务对象。首先,坚持把教育的公益性作为数字赋能教育综合改革的标准。数字技术在服务方式、教育服务水平等方面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能够促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更合理、更公平的流动与配置,为社会群体带来优质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补偿。其次,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综合改革,必须重点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从数字教育的要素供给、数字素养培育、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切实回应人民对公平高效教育的新要求。最后,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综合改革,是以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公平、美好教育的需求为根本指引。数字技术为塑造更连续的教育形式、更灵活的教育制度以及更加包容的教育环境提供了支撑,能够从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多种需求出发,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推动高水平教育开放——为全球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的现实之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由此足见,高水平的教育开放,在面向世界“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促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共识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数字技术赋能教育综合改革能够为教育开放提质增效带来积极作用。在国际数字化教育改革中,对话沟通是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加强教育数字化战略、理念、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的交流,才能对教育对外开放进行系统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例如,建立泛在联通的数字基础设施等是缩小全球数字鸿沟和教育差距的重要途径,可以为更多处境不利的地区和群体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从而实现高水平教育开放的目标。另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需要通过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更加积极地助推新的全球化发展,进而促成全球教育新秩序。当前,我国在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教育数字化研究与合作联盟,将教育包容公平、教学环境、数字素养、跨界合作等多方面改革作为战略重点,以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应对“逆全球化”浪潮带来的现实挑战。

〔作者:刘彦,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