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 |“保护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职责”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24     作者:何 敏

时光回溯至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6.2级地震波及距离震中32公里的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此时,循化县清水乡清水中学的师生已进入梦乡。而就在地震前两个小时,他们按照学校惯例开展了一场地震应急演练,学生们在操场上有序集合的画面被老师偶然拍下。后来,清水中学的此次演练被包括央媒在内的多家媒体予以报道,这些照片也随之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开来。

12月16日,地震过去近一年时间,循着这些老照片,记者来到清水中学采访。清水中学共有469名学生,其中280人为住校生。走进宁静的校园,冬日暖阳下,茁壮的树木、整齐的教学楼和操场上玩耍的同学,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那次地震应急演练其实并非偶然为之。在那之前,我们一直按照县教育局的安排和要求,每个月开展4次演练,其中就有专门针对夜间突发状况而开展的演练。通过演练,学生的应急逃生能力得到了常态化、系统化训练,避免了孩子们在地震来临后手足无措。”清水中学校长韩长青说。

巧合的是,那次就在应急演练2小时后,地震真的来了。清水中学的二百多名住校生却镇定自若,如同演练时那般,在短短3分钟内有序撤离至学校操场,其间没有发生任何踩踏或拥挤事件。

“那天晚上我们睡下时间不长,突然宿舍里的床、桌子就晃动起来了。有同学很快就意识到可能发生了地震,他们大声喊着‘地震了’,然后我们便按照平时演练所学,沿着墙赶紧往外跑,跑到操场上,发现其他班的学生也都跑下来了。”九年级学生韩春生对记者说。

“所有同学都没有慌乱,一切井然有序,这就是平时地震应急演练的成效。”学校宿管员巴仁仟说。地震发生后,巴仁仟没有往外跑,而是第一时间跑上宿舍楼,引导学生们疏散逃离。

当时,全校师生都集中到操场上以后,韩长青立即安排老师通知家长,让把孩子都接回家。直至次日凌晨两三点多,除了因道路受损严重、家长无法赶来的塔沙坡村等两个村子里的四十余名学生外,其余学生全部安全到家。

“只要有一个学生没离开,我们就要坚守在学校里,保护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职责。”韩长青说。

教室和宿舍楼肯定是回不去了,韩长青就组织在岗的三十余名老师和工作人员,把剩下的学生都集中到受损程度较轻的食堂里,搬来被褥,打了地铺让大家休息。

然而,由于余震不断袭来,老师们都一夜不曾合眼。他们一直关注着灾情发展动态,时刻留意着外面的动静,默默守护着自己的学生。

剩余的学生是第二天下午才被家长陆续接走的。韩长青还记得,最后一名学生离校时,都走到校门口了,他又转过身来,神色凝重地说了一声“校长再见”。这一声再见,不同于往日的活泼轻快,而是满含了严肃、庄重的意味,以及对校长、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经过两天的定损、排查等工作后,2023年12月21日,清水中学恢复教学,并同步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助理他们“重建”心灵家园。

学校的恢复重建工作具体而庞杂。地震灾害造成部分教学楼和宿舍楼受损明显,墙皮、顶棚脱落,墙上出现了宽度达3到5厘米不等的裂缝,已无法正常使用。

为此,循化县教育局及时申报了加固维修项目,全面开展室内公共区域钢筋网片加固、开裂墙面抹灰铲除、更换门窗、教学楼内外粉刷等工作。

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也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身为校长的韩长青利用升降旗仪式等全校性活动,反复开展励志教育。而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则利用每周一下午的主题班会以及课余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抚慰他们的心灵创伤。

努力总会有收获。12月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九年级学生马梅琪展现出超越其年龄的成熟和冷静。提起那场惊心动魄的地震劫难,这位年仅16岁的女孩显得很平静,只说了一句“所有的危险都是未知的,最好的就是珍惜当下。”此刻,她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明年的中考上。

韩春生亦是如此,这个曾经有过厌学情绪的少年变化很大,不仅走出阴霾,还变得热爱学习,并为自己立下了中考目标。

还有八年级的韩菲娜,尽管回忆起地震那晚仍心有余悸,但是,自从经历了那场劫难以后,她感觉自己懂得了更多道理,也更加珍惜家人了。

“我爷爷腿脚不好,走路不便。以前吃饭时,都是爷爷一个人在自己屋子里吃,我们在客厅里吃。现在每到吃饭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们都会到爷爷房间里陪他一起吃,就感觉能跟爷爷一起吃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韩菲娜这样对记者说。

采访结束离开学校时,记者站在与那张老照片同样的角度拍了一张新照片。照片里,维修加固后的校园、教学楼焕然一新,承载着祖国的花朵们的未来和希望……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