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对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作出安排部署。我们应当立足基层治理工作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赋能增效,全面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水平,不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夯实国家治理基层基础。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关键是坚持党建引领。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强化党建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建立健全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推动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职、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深化党建共建联建,坚持区域化党建,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纵向四级贯通,村(社区)、单位、行业横向三方联动的“四级三联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发挥好属地各部门各单位各类组织作用,落实“双报到”制度,推动党组织和党员下沉一线、服务一线、融入一线,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构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物业管理机制。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方力量,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协同发力的“五社联动”治理服务机制建设,引导更多社会资源和专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
推动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关键是不断创新基层治理的形式载体,有效畅通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路径。要有效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民主协商,推动形成“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协商格局。指导基层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依托“爱心超市”治理平台,积极推广积分制管理,实现村民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村级事务管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推广应用西宁市“有诉必应马上办”等做法,不断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模式。在开展“12345热线+网格”试点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基层网格“微治理”方式。健全完善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政策举措,打造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有效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人才队伍基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协同有关部门推进基层减负常态化长效化,关键是要厘清县与乡镇(街道)、乡镇(街道)与村(社区)之间的权责关系。要以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推动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便民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依法依规梳理村(社区)履行职责事项、依法协助事项以及减负事项“三张清单”,逐步建立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要求,推动更多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保障基层组织规范运转。继续开展基层“滥挂牌”现象专项整治,全面整合需要基层提供的报表和台账,有效清理面向基层的微信群、信息系统和政务App,制定社区信息共享清单,建立社区数据资源库,逐步实现社区各类信息的统一录入、统一管理、统一使用。推进大数据在社区应用,打造统筹城乡、治理高效、便民惠民、安全可靠、设施智能的智慧社区,利用数字技术为基层工作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