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毛吉和学生们沟通交流。本人供图
2016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18年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024年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杨毛吉,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完全中学正高级教师,从教28年,用奉献书写着教育的传奇,用坚守诠释师者的担当。
12月16日,走进杨毛吉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锦旗,杨毛吉说:“每一面锦旗都有一个我和孩子的故事。”
在一幅“德育人者人育德”的书法作品前,她停下脚步说:“拥有好品德的人,才配做教育学生的人。”这是杨毛吉对自己的激励,也是她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
“老师的家就是我的家”
2006年的冬天,杨毛吉注意到高一班上的学生王浩(化名)在寒冬腊月里,校服下只穿着一件千疮百孔的破毛衣,脚上穿着露出脚趾的破球鞋。通过深入了解,杨毛吉知道王浩家在农村,母亲长年生病,家庭非常贫困。虽然这名学生聪明好学,但在这种家庭情况下,想要顺利完成学业几乎不可能。
为了让王浩专心读书,杨毛吉把他带回自己家中,还给他配了一把家门钥匙。她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王浩,鼓励他走出大山,做一个有出息的人。2009年高考,王浩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政法大学。
“杨老师,家里的条件不容许我来县城读书,更别说考大学了,但是每当我在地里劳动的时候,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你为我洗衣服的身影、为我做饭的身影、为我织毛衣的身影……您不是妈妈,胜似妈妈,老师的家就是我的家。”如今,再读王浩的信,杨毛吉心中依旧感慨万千:“每当收到学生们进步的喜讯,或是听到那一声声‘老师,谢谢您’,心中就像涌入一股暖流。教育之路虽长且艰,但每当想起那些因我的引导、帮助而绽放的笑脸,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20多年间,杨毛吉家那间被命名为“学生公寓”的卧室从没闲置过,她先后将9名学生带回家里,无偿照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成功把他们送进大学校门。看着学生们意气风发地走向社会,杨毛吉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她觉得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杨老师,我会牢牢记住您的教诲,用行动证明您的辛勤付出。”“杨老师,昨晚梦到您了,梦到了我们的家。”“杨老师,母亲节快乐,您的儿女们在远方思念着您,牵挂着您。”……每当春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学生们都会发来祝福短信、寄来贺卡,看到留言,杨毛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说:“帮助别人,成就自己。我做这些最大的价值就是改变了孩子们的一生。作为老师,能陪伴并见证这样的成长过程,是我最大的欣慰。”
“成长比成功和成才更重要”
“父母需要学习成长,优秀的父母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而学习成绩优秀并不等于人优秀,文凭更不等于能力。”……夜幕降临,大通县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内,杨毛吉正在为家长们做家庭教育培训。
《让家成为孩子休憩的港湾》《克服自卑,拥抱美好生活》《言传身教 润物无声》……在生动的案例中,家长们深刻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学会与孩子正确沟通,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加公平的教育,杨毛吉的身影时常穿梭在大通县的每一个村庄,不是在走访每户家庭的教育情况,就是站在宣传家庭教育策略的讲台上。她用真实案例分析家庭教育问题,影响了很多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了许多的孩子和家庭的现状,成为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导师”。
“作为一线教师,最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8月14日,大通县成立青海省第一家由政府主导,教育局牵头,一线教师担任家庭教育讲师的专门机构——大通县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我们每周一、三、五安排夜课,每周至少两次‘送教下乡’,接受家长和学生咨询,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杨毛吉说,“为了确保每堂课的授课内容都是精品,还要对每位教师的备课进行集体审核把关、磨课,课后还要评课,做到精益求精。”
积极研究学生成长与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杨毛吉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家庭教育的模式、途径和经验,并在其他县区得以广泛借鉴、推广和运用。
她还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家庭教育研修队伍,培养出一批师德高尚、情怀深厚、乐于奉献的家庭教育专家型教师队伍。截至目前,大通县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先后在西宁市、海东市、黄南藏族自治州等50余所学校及乡镇、社区、单位开展了240余场专题讲座,听众累计达6万余人次,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辐射和带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家庭教育。
以爱之名,共倡解忧纾困之举
婷婷,出生三天就遭遇父母离婚,3岁时又遇父亲离家出走。“我记得家访时,13岁的她怯生生靠着大衣柜站着,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奶奶不停哭诉孩子没有父母,命苦。”杨毛吉回忆。
“我不能看着孩子因为家庭的不幸活得更辛苦。”自此,杨毛吉每月都会从工资中拿出500元交到婷婷手中,帮她交清学校费用。每隔几个月就往婷婷家中送去米、面、油、肉等,每逢换季还为她添置新衣,而这一帮就是5年。
幸运的是,在省妇联的关注下,婷婷成为一名“春蕾女孩”,2022年高考,她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为公费师范生。再过一年半,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婷婷,即将开启全新人生。
帮助母亲残疾,哥哥还在上学,父亲突然离世的娟娟;帮助父亲脊椎受伤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去世的源源;帮助遭遇两次失败婚姻,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的单身母亲……在杨毛吉的影响下,助学爱心队伍不断壮大。近6年时间内,杨毛吉和爱心人士为338名学生建档立卡,资助金额80余万元。
孩子们纷纷考入各地高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娟娟说:“杨老师,我将来也要像您一样,成为一名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人民教师。”
作为“恒爱行动·千里亲情一线牵”公益活动的忠实践行者,杨毛吉经常利用闲暇时间编织毛衣,送给孤残、留守、贫困儿童,为他们送去妈妈般的温暖。很多孩子穿上毛衣后,感动不已。“我现在还记得学生小炳穿上我为他织的毛背心时,紧紧抱住了我,在我耳边轻轻叫了声‘妈妈’。”杨毛吉动情地说。
以小我之点点微光,汇聚更强大的爱心力量。久而久之,在她的影响下,学生家长、朋友同事、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她们用一双双巧手,为新疆等地的贫困儿童织毛衣1000余件,将温暖与关爱编织进一件件精美的毛衣里。2017年,杨毛吉被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恒源祥集团公司评为全国“恒爱榜样人物”。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28载,杨毛吉扎根高原,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她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德精神,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弘道追求。
记者手记:
烛照未来 点亮希望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总有一些身影默默耕耘,用爱心与奉献诠释着教育的真谛。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完全中学正高级教师杨毛吉,便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榜样。
从教28年间,杨毛吉先后让9名或困难或有问题学生住进家中,精心呵护培养,帮助他们开启全新人生。在走访困难家庭的学生后,杨毛吉都会将学生的情况整理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助学,每把握一次机遇,就有可能改变一个贫困学子的命运。只要有一线希望,我绝不会轻易错失。”杨毛吉说。她不仅为孩子们尽力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更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杨毛吉常说:“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努力,你们一定能改变命运,拥抱美好的未来。”
在杨毛吉的帮助下,许多学生得以继续学业,追逐梦想。而她的爱心助学行动,也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贫困学子的行列中来。她用坚守与付出,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赞歌,成为我们心中熠熠生辉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