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走进大通县双新公路沿线的温室大棚,泥土的芬芳与蔬菜的清甜扑面而来,一畦畦翠绿欲滴、已有预订订单的上海青正茁壮成长。近年来,大通县因地制宜“里外”提升改造“老”大棚,促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塔尔镇上旧庄村种植户赵生彪说:“现在销路都不是问题,发个朋友圈,菜都会被提前预订,大家都抢着要,因为我们的菜品质好,日照周期短,叶片肥厚,放四五天都不会变样。”自2018年投身大棚种植以来,赵生彪的蔬菜产量在当地种植户中名列前茅。这一成绩的取得,少不了一个制胜法宝——塔尔地区常见的土墙温室大棚。据了解,自2001年以来,上旧庄村从原来的64个棚发展成将近470个棚,全村有500多人从事蔬菜种植行业,村里能建棚的耕地已全部建成大棚。
在大通,不只有赵师傅因为种植蔬菜而走上了致富路。在与之相邻的草莓大棚里,红彤彤的草莓也已挂上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村里的草莓种植户龚锐敏说:“我之前是种叶菜类的,收入也算可以,通过技术引进和旧棚的提升改造以后,我们现在种上了草莓,你还别说,现在的收益比以前高了很多,草莓种植让我感觉越来越有奔头了。”
大通县蔬菜站站长张广生介绍,大通县建成日光节能温室3295栋,主要分布在双新公路沿线的黄家寨、塔尔镇、新庄和城关镇。共建成设施农业基地28家。
30年间,大通县的大棚建设实现了从粗放简陋、零星分布到精细管理、规模经营的转身,种植产品也从单一走向多元。本地产小油菜、西葫芦、辣椒、羊肚菌、草莓等丰富多样的农产品摆满了百姓的餐桌,种植户们也在大棚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充分享受到各项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与红利,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