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每年一到冬季,青海高原的草莓便会新鲜上市。这个冬天,西宁市湟中区的草莓已全部上市,香甜可口的草莓不仅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也通过线上线下齐销售的方式,让源自高原的草莓走向全国。
他的草莓
日采摘量在50公斤左右
“没有甜甜的文案,只有满大棚甜甜的草莓。”1月7日下午,霍成文在网上发布草莓短视频,诚邀广大网友到他的“多巴文文草莓园”采摘。
霍成文是多巴文文草莓园的负责人,园内有3栋草莓大棚。早年间,霍成文以干汽车修理为生。2016年起,他开始种植草莓,通过网络学习种植技术,还专程拜师,跟专业的种植老师学习草莓种植技术。
为了让草莓的口感更甜、更鲜,霍成文特意在草莓大棚中养殖蜜蜂,让草莓自然授粉。同时,他通过网上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来拓宽销售渠道,吸引了大批顾客。
“这里还有白草莓呢,还是第一次见,好甜啊!”西宁市民张晓带着家人到霍成文的草莓园采摘,被大棚里的白草莓吸引。
“去年我种植了3栋大棚的草莓,品种有奶油草莓、巧克力草莓、香莓和白草莓。大棚内昼夜温差大,种植的草莓格外甜,采摘的游客也比往年更多。”霍成文说。
去年,霍成文种植的白草莓品种是梦之芙,比前年种植的个头大,口感比较好,产量比之前提高了一倍,每天的采摘量保持在50公斤左右。
众多草莓种植户中,霍成文并不是最有经验的,但他是最有想法的人。作为草莓种植领域的“后起之秀”,霍成文在种植、销售方面有自己的构想,还尝试自己育苗,降低种植成本,让草莓收益最大化。
春节临近
湟中区草莓全面上市
每年春节期间,是第二茬草莓成熟时期,采摘草莓的人数会增多,各大草莓园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霍成文总结经验后,将4个品种的草莓错峰种植,保证草莓在冬春季不间断上市。
“为了保证草莓采摘不断茬,不让游客空手而归,去年我推迟了巧克力草莓的种植期。这个品种的草莓果皮硬、口感好,相信会满足广大游客的味蕾和采摘体验感,上市时间预计在正月十五左右。”霍成文说。
望着又大又鲜的草莓,霍成文说:“育苗、种植、除草、采摘,种植草莓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工人,这让周边的很多村民有了就近赚钱的机会。”
湟中区海拔高、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日照长且紫外线强,为草莓的生长提供了气候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让湟中区成为草莓的优良育苗基地。
亲子草莓采摘园内,绿叶白花间缀满了鲜红娇艳的草莓,种植户陈海桂忙着打理枯黄的叶子。
“我们的草莓也大量上市了,每天采摘的人比较多。采摘的同时,我们也会往超市、蛋糕店销售。”陈海桂说。
目前,湟中区草莓已全面上市,主要在多巴镇、李家山镇、拦隆口镇等15个种植基地,年产量可达1600吨,年产值3840万元。
种植草莓
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湟中区是苏青协作中南京市栖霞区对口支援的地区。2023年8月,在南京市和西宁市两地政府推动下,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南京金色庄园的夏季草莓品种育种和种植项目落户西宁,开启探索夏季草莓种植模式。
南京金色庄园夏季草莓西宁基地常驻负责人刘痕说:“西宁属于冷凉地区,适合种植夏季草莓,白天温度不会太高,晚上温度降下来会形成理想的温度差,对草莓生长很有利,可以形成较好的糖分积累,种植的草莓口感比较好,这是我们选择在青海湟中种植夏季草莓的主要原因。”
此外,湟中草莓产业的发展,也得益于草莓的“西苗东输”。多巴镇玉拉村作为青海省设施农业规模最大的设施温棚产业园区,种植着大面积的草莓,对于草莓产业发展,这里的村民最有发言权。
玉拉村党支部书记曹有明说,所谓“西苗东输”,就是先在江苏省完成由种子到草莓组培苗的培养,再运到湟中繁育成可以结果的草莓生产苗。“西苗东输”是南京市栖霞区与玉拉村签订的脱毒草莓种植苗购买合同。
湟中区多巴镇玉拉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草莓育苗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等各项发展,实现村民与村集体双受益。
“去年我们培育了500多万株草莓生产苗,目前已经向外出售了420多万株。”多巴镇玉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会计陈好艳说。
近3年来,湟中草莓种植面积整体提升了85.7%,直接带动上千人稳定就业,户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曹有明说,玉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开辟了集“产、储、供、销”为一体的新型设施温棚农业发展模式,并通过吸纳务工和土地流转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增收,带动全村1300余人从事草莓等果蔬种植,让农户从草莓种植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