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乡村振兴视域下创新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产业思考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17    

王 林 张育源

乡村振兴视域下,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通过举办体育赛事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且能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推动乡村旅游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村超”的爆火不仅激发了人们对乡村体育旅游的兴趣,也促进了乡村振兴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更为美丽乡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夯实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基础

资金投入是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政府应统筹财政规划,构建适合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机制,重点扶持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制度,适当增加乡村体育赛事的支出占比;基层政府应发挥新乡贤优势,鼓励本土企业家投资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利用乡村旅游增加农村收入来源,如随着乡村旅游赛事的举办,不仅可带动乡村服务产业发展,也可增加农产品销售量,这些经济收入又可以反哺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在正向循环中推动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配套设施是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政府部门应完善乡村体育旅游法规建设,为规范化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利用闲置房屋及建筑用地增加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优化存量体育场地及设施;加大乡村体育旅游产业财政支出力度,改善乡村交通、绿化、给排水、垃圾处理、体育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及民间组织建设民宿、农家乐、餐饮等配套设施;借助人工智能、5G等技术推动乡村体育旅游网络平台建设,以智慧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感。

专业人才是推动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基层政府应落实乡村体育旅游领军人才计划,培养一批热爱体育运动、具备体育赛事举办能力的乡村人才,也可从基层体育协会、村民、乡村体育教师中选拔人才,明确其职责划分,推动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考虑本地乡村体育旅游从业者的情况,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活动,通过教授专业知识及技能,提升人才队伍水平;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以良好的待遇吸引并留住人才扎根乡村;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乡村人才培养及再教育提供支持。

完善乡村体育旅游运行机制

乡村体育旅游决策机制的合理性,取决于其是否真实体现人们对乡村体育活动的需求及喜好。基层政府应完善培训制度,重点提升农民思想意识,使其能主动参与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畅通村民热线、微信公众号、意见箱等投诉渠道,确保农民体育权利及需求的顺畅表达;依托村民代表大会开展民主协商,结合村民对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决策。

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规划乡村体育旅游管理、提升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基层政府应参考国家体育总局等十二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根据本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合理制定考核评价指标,包含体育旅游设施完善程度、配套服务质量等基础指标,体育资源利用效率、经营管理水平等体现发展状况的指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发展效益指标;邀请基层政府、体育专家、社会力量、农民等主体参与绩效考核,确保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政府部门业绩挂钩,妥善设置物质及精神奖励,督促基层管理人员优化乡村体育旅游管理;加强区域体育旅游监管,通过出台管理细则,组织多部门联合发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以推动产业发展。

健全乡村体育旅游产业风险防范机制,防范内外风险多重叠加。基层政府部门应履行管理及监督职责,除定期对乡村体育旅游相关产业进行常态化检查外,还应督促经营者做好景区人流疏导、设置安全警戒及标识、高危险性体育设备维护等工作,通过完善应急管理、医疗保障、风险防范等事宜,确保相关活动安全有效开展;鼓励参与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要求其出具符合体育赛事要求的健康证明,最大限度保障赛事活动安全。

构建特色乡村体育赛事体系

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深度挖掘乡村体育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田园生活及乡野记忆的眷恋。基层政府应引导各相关方面重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如结合农业采摘、晒谷、归仓等开展趣味农耕体育赛事;依托优势地貌及山体资源开发攀岩运动;盘活闲散厂房、仓库等,建设户外体育场馆,满足日常健身及户外体育运动需求;重视乡村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将富有特色的地方传统体育赛事项目融入乡村旅游,筹备富有创意和特色的传统体育赛事开闭幕活动,通过传统民俗及民间艺术表演提升乡村体育旅游品牌效应。

提高乡村体育旅游体验感及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乡村体育旅游价值。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管理者应重视增强体育项目的层次感,设置满足儿童、青年、老年等不同群体需求的体育项目,如江苏乡村地区除举办大型竞技体育赛事外,推出“足球青训”“微马”“健康跑”等体育活动;加强乡村体育旅游与媒体合作,采用电视、海报、新媒体平台等方式宣传推广乡村体育旅游;塑造乡村体育旅游品牌形象,提升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对周边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如贵州“村BA”已不仅仅代表贵州乡村篮球比赛,以此IP衍生出的文创产业、乡村集市等形成蓬勃发展势头。

完善乡村体育旅游产业链,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管理者应明确旅游产品定位,并借助大数据描绘游客画像,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调节市场供需关系;完善乡村体育赛事相关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与当地场地租赁、林业部门、媒体部门、交通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体育赛事增加餐饮、民宿、体育器材、文创产品等收入,以完整的产业链提升乡村体育赛事举办及服务承接能力。

〔作者:王林、张育源,单位:黄山学院。课题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皖南地区户外运动赛事影响力评估体系构建研究”(2023AH051339);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徽州文化域外传播现状研究”(2022AH051936)〕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