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3月11日,青海省消费者协会发布了青海省养老机构消费体察报告。
为了解青海省养老机构实际情况及服务现状,营造安全放心养老消费环境,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青海省消费者协会开展此次活动。活动中,省消协选取2024年青海省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设施)28家,收集了28家养老机构的数据。 涵盖西宁、海东、海南、海北、黄南、玉树等地的多家养老机构,包括社会福利院、医养中心、敬老院等多种设施类型,核定星级有三星级和三星级以上不同等级。
28家养老机构各项指标综合达标率93.34%,其中运营管理指标达标率95.71%表现最好,空间环境指标达标率94.29%,资质证明达标率91.40%,养老服务达标率91.96%。
部分机构餐饮服务食品经营许可证、内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公示不到位;28家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健康证明均能在墙上公示;医护人员上岗资质公示中,仅曲麻莱县黄河养护老院医护人员资质证书未主动公示,但经询问后能展示;医疗护理空间配置方面,28家养老机构均配置完整,西宁市城北区社会福利医养中心因医养结合更齐全专业;文体活动环境、设施和设备方面,28家养老机构均配置了专用设施;无障碍通行设备方面,28家机构满足轮椅、担架通行需求,但青海昆仑益寿院走廊狭窄,无法满足护理床通行需求;防护设备方面,28家机构普遍良好,有防坠床铺、防跌倒地面等安全措施;紧急呼叫设备方面,西宁市精神病人福利院未在床头配备,因其参照特殊标准执行;有7家养老机构卫生间未配备;公共空间环境整洁度方面,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曲镇敬老院等4家机构有瑕疵,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敬老院卫生间环境较差;食品加工、制作环境卫生方面,贵南县茫曲镇敬老院等3家机构评价一般;28家养老机构服务综合表现较完善,但心理辅导服务有待提升,有9家养老机构未提供心理与精神支持服务(无心理咨询室);28家养老机构合同签订较规范,均与老年人或其代理人签订服务协议;收费标准设置合理性方面,仅有西宁市社会福利院等3家机构未在醒目位置公示收费标准和依据,其余机构均有显著公示。
针对我省养老服务市场存在的现象与问题,为切实保障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省消协建议:
政府与监管部门需完善养老服务业法规,明确养老机构设立、服务质量标准及监管机制,提供法律保障。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养老机构的财政投入,以补贴、税收优惠降成本、提水平。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质量安全、人员资质、资金安全等监管,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并定期公示结果。积极推动智能养老设备研发应用,促进养老服务与新技术融合。
养老机构要提升服务人员专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培训基础护理及心理关怀知识,升级设施保障老人服务体验。探索社区、居家与机构养老结合等多样化服务模式,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财务透明、资金安全,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定期收集用户及家属反馈,及时调整服务内容。
养老机构要重视资质公示,专人负责;政府部门加强监管,设立处罚措施,鼓励公众举报监督。建立统一公开的资质信息管理平台,方便监管部门查看、公众查询。
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养老服务合同条款,关注机构服务质量与信誉,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积极参与监督,反映问题,依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养老服务方式与机构,关注养老服务政策优惠。
居家养老要提升服务供给与质量。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执行资格认证制度。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利用社区平台组织活动。健全监管机制,定期评估服务质量,落实政策措施,促进居家养老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