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日记:情牵吉龙,践行为民初心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5-03-13    

3月8日 星期六 天气 晴

黄南藏族自治州“一讲两抓四促”千名干部下乡活动正如火如荼、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身为泽库县和日镇吉龙村第一书记,我全身心投入,稳步推进宣讲工作。

在最近的宣讲中,我紧扣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把目光锁定在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上。在惠民政策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我用接地气、贴近生活实际、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

我与牧民群众亲切交流,像拉家常一样分享这些重要内容,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中来。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让每一位群众都能知晓政策、用好政策,汇聚起全村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迈向新高度。

吉龙村是纯牧业村,畜牧业是村民的“命根子”。在走村入户过程中,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十分关注畜牧业发展情况。

每天清晨,我们都会走到牧民的牛羊群旁,仔细观察牛羊的膘情、精神状态以及它们的毛发是否顺滑有光泽。对于那些体型瘦弱、看起来精神萎靡的牛羊,我们会格外留意,向牧民详细询问日常管理细节。我会记录喂养的草料种类、配比,以及放牧的地点、时长,乃至牛羊日常的活动习性,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我们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分析,建立起牛羊健康档案。凭借这些详实的资料,畜牧专家就能准确判断问题所在。

比如要是发现某片牧场的牛羊普遍偏瘦,结合放牧时长和牧草情况,推测可能是牧场草料营养不足,那我们就会告诉牧民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饲料;要是某几只牛羊精神不佳,记录显示是近期更换了草料导致,那就尝试换回原来的草料,观察牛羊的状态是否改善。通过这样精准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举措,帮助牧民解决牛羊养殖难题。

当遇到牛羊生产的关键时期,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县农牧局或者兽医站,详细告知牛羊预产期、是否存在异常状况等基本情况,方便专业人员提前做好准备。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此村集体经济也是我关注的重中之重。村里成立了吉龙羊毛被加工厂,去年10月投入运营。村里生产的羊毛被保暖、舒适,然而,好产品却遭遇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难题。

今年,我们要在销路上实现突破。我将继续积极对接民政、残联等部门,向他们介绍羊毛被的优良品质,争取通过采购为有需要的群体送上温暖。同时,我打算和州县的家居用品店、商超洽谈合作事宜,让吉龙村的羊毛被摆上更多货架。

除此之外,村里争取资金3416万元,实施了泽库羊良种繁育基地及泽库羊保种基地、高产稳产优质饲草产业基地等产业项目,这些项目极大地增强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为吉龙村的振兴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合理规划、高效运营,让项目效益最大化,真正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脱贫户、监测户和低保户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记得在一次入户走访时,我了解到卓玛措独自带着两个小孩艰难生活,其中一个孩子还被肠梗阻的病痛折磨着。我们第一时间将她家纳入低保范围,这一举措让孩子看病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有效减轻了医疗费用的负担。我们还为卓玛措联系了公益性岗位,看到她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我更加坚定了继续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的决心。

今年,我和队员们积极与镇党委政府沟通,解决了两段共二十余公里的村级道路维修养护问题。平坦的道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促进了畜产品的运输与销售,让吉龙村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驻村的日子,忙碌且充实。我将怀揣初心,扎根吉龙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与村民携手同行。

(栾雨嘉 公保安加 整理)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