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太空芦竹引种高原 南美白对虾“游”进西宁——“走进城北区看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2025-03-14     作者:小蕊

黄南新闻网讯    从太空“出差”回来的芦竹引种在高原将会带来什么?

青藏高原也能养出南美白对虾?

首张农业碳票发行让农田呼吸“变现”……

这背后藏着哪些科技“密码”?将勾勒出怎样的绿色低碳农业新图景?日前,记者走进城北区了解这里向新逐绿背后的故事。

12项孵化成果在这里成功“孕育”

2024年11月20日,青藏高原绿色低碳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在城北区揭牌。平台的揭牌不仅成为城北区发展的新引擎,更是青藏高原农业转型升级的新标杆。那么该平台究竟是干什么的?又是如何发挥助农科技服务的?

走进这座“绿色立方体”,“一廊三部一商城”的布局里跳动着数字时代的农业脉搏。从城北区第一张农业碳票的发行到绿色成果展示,从清晰直观的数字图表、图文视频再到零碳产品惊艳亮相,无不跃动着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为融入全省产业‘四地’建设和市委‘五个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建设大局,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等‘五区’建设,结合城北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区建设中,创新载体,以农业碳汇带动碳普惠体系建设,搭建起综合性多功能服务平台。”城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平台依托科技赋能部、产业加速部、低碳赋能部,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蓝莓全产业链项目以及万吨有机纳米超级食品产业化、太空芦竹种植等项目,为城北区产业发展增添新名片。同时,投资1880余万元,建设马坊村红星农场、西宁嘉磊农业综合生态园、“小莓的故事”城北区现代都市农业生产能力提升等项目,夯实了现代农业发展根基。截至目前,平台现有孵化成果12项,其中,太空芦竹种植、全生物可降解农用地膜使用、高原冷凉蔬菜、陆基水循环养殖等8项已完成孵化,绿肥土壤改良高原适应性试验、秸秆碳化还田高原实验、高原优质牧草、蓝莓高原冷凉气候引种正在孵化中。

青藏高原种上“能源草”有望取代传统燃料

能源植物你听说过吗?阳春三月,大堡子太空芦竹种植基地,覆膜下的芦竹尽显蓬勃生长之力。去年8月,城北区与青海东桓泽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约了青海生物质能源研发合作项目。“城北区高校聚集、地理位置优越、营商环境优质,拥有得天独厚的合作基础和发展优势。”青海东桓泽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师伟介绍说,“太空芦竹”也称为“能源草”。经过太空育种改良的能源草种,克服了喜温惧寒的短板。去年8月底9月初在大堡子镇试种100亩的太空芦竹,因为种得晚,所以做了喷防冻覆膜处理保护根苗,从去年12月来看,成活率达95%,等到今年五六月份测产,越冬报告各项指标检测达到预期,就意味着试种成功,太空芦竹可连续收获十年,一年的亩产预估在5吨,最大也可达8吨至10吨左右,产量稳定且价格低,可以加工成生物质颗粒代替煤等传统燃料。

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芦竹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生长初期的芦竹,可以将其割下做青贮饲料;等长得更高一些、纤维化了,可以用来作为生物质燃料。这在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能源转型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师伟说:“目前,饲料意向预购和生物质颗粒应用合作都在洽谈中,比如,在城北区盐庄附近的一些地区,大部分居民靠生炉子取暖,既不环保也不经济。未来,他们有望使用太空芦竹加工的生物质颗粒燃料取暖,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还解决了烧煤取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他们在高原养海鲜

步入吴仲村南美白对虾循环养殖基地,蓝色大棚内20个水池依次排开,咸湿的“海水”气息扑面而来。由于采用了双层棚膜结构,即便外面寒风料峭,棚内始终温暖如春。南美白对虾为何能在西宁安家落户?青海丰森生态水产有限公司李志刚总经理揭晓了答案:“去年,我们将养殖基地设在城北区,借助江苏南通实验基地、甘肃张掖养殖基地的技术成果积累,加上西宁水质好、气候好,相信能养出高品质的虾,实现在青藏高原养殖热带海产品的首次突破。”

南美白对虾属于海水虾,而西宁深居高原内陆,海水从何而来?“通过对虾苗引进地的水体指标进行检测,在养殖地进行精准调配后,模拟出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处于养水阶段,等到水质各方面条件成熟就会试投虾苗,预计今年6月西宁市民就能买到本地产的南美白对虾了。”据介绍,该项目一期可年产南美白对虾10万斤,两期建成后可年产南美白对虾150万斤,计划在形成规模化养殖后,继续引进石斑鱼、美国红鱼等品种,丰富青藏高原水产养殖的品种。对比传统土塘养殖模式,可节约用地2875亩,每年可节水800万立方米,总悬浮物减排可达1000吨,可减少排氮150吨。

纳米科技激活高原农作物附加值

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发挥绿色低碳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功能,推动孵化更多绿色低碳农畜产品,助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城北区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

去年落地城北区的万吨有机纳米超级食品产业化项目车间里,生产线上忙碌不已,纳米化技术将高原农作物甜菜转化为有机速溶粉,一袋袋产品带着高原的纯净与质朴被精准封装。“目前,我们正处于试生产阶段,由于青海昼夜温差大,红甜菜甜度大,叶酸含量高,后期产品各方面达到标准将有望搭乘中欧班列出口至南北美洲、欧洲、东南亚等。”泽朗集团江苏美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2024年的9月份,泽朗集团与城北区签约了万吨有机纳米超级食品产业化项目,项目的建设将依托青海西宁独特的高原冷凉气候,立足城北区农业产业集聚优势和资源禀赋,利用先进的纳米化技术,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食品加工基地,推动特色有机蔬菜深加工产业建设发展,为城北区积极融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进程提供坚强支撑。同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合作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原有机耕种规模,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实现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

太空芦竹在这里“扎根”,热带对虾在这里畅游,碳汇计量为农田赋能,一幅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立体画卷正徐徐展开。下一步,城北区将不断提升青藏高原绿色低碳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借助东西部协作渠道,落实特色产业项目实施,促进产业向全链条延伸、产能往上下游拓展、产品与销售地对接,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城北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