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是我省农业大县,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庞大的秸秆资源如何循环利用,又如何进一步挖掘秸秆的多元利用价值?西海全媒体记者带你一同了解秸秆综合利用的“隐藏技能”。
农田秸秆有了新去处
秸秆焚烧,曾是不少地方的治理难题。近年来,互助县不断探索秸秆循环利用新模式,实现田间废料的绿色“变身”。
3月12日,位于互助县的青海禾秸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捆捆秸秆正经历“变形记”,粉碎机将秸秆切割成碎段,之后通过干燥控制水分,经过高温挤压,秸秆变成颗粒燃料。
“这种轻度碳化生物质燃料,主要用于大棚取暖、农村生活、火炕等,实现循环利用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青海禾秸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宿志强说,颗粒燃料的加工过程,通过高温挤压或生物发酵干馏技术,秸秆体积减小30%至60%,密度提升3倍,便于运输存储。另外,燃烧后的灰烬富含磷钾元素,可直接作为肥料还田。
在无土栽培基质生产线上,秸秆按特定比例混合,经过发酵、灭菌等工艺,制成无土栽培基质。基质可为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提供优良水、肥、气、热条件的人工土壤,主要用于种苗生产、无土栽培、家庭种植等,具有保水保肥、透气性好、缓冲性好、土传病害少等特点。
生产车间内,一款有机土壤调理棒引起记者的注意。有机土壤调理棒是以秸秆、牛粪、羊粪、松针等天然有机物经科学配比,高温发酵再经高压、高温致密成型的棒状物,易于深入土壤、遇水分解,增加土壤透水、透气性能,主要用于花卉等盆栽植物土壤有机质补充及障碍土壤调理。
这些秸秆从哪里来?宿志强说,公司在互助县设立多处秸秆处置中心,覆盖全县主要农产区。丰收季期间,农户只需将田间秸秆运输至就近中心,工作人员便会通过粉碎、压缩、打捆等流程,实现秸秆的无害化与减量化处理。为调动农户积极性,公司按回收秸秆的数量直接支付回收费用,或者以生物质燃料物物交换。这种回收的灵活机制,既解决了秸秆焚烧隐患,又让农户得到实惠。
秸秆“变身”重回田间
与生物质燃料不同,位于互助县五峰镇七塔尔村的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中心内,秸秆又重回田间。厂房内,工人们正在生产育苗基质,他们将发酵好的牛粪、油菜秸秆、珍珠岩等通过电脑控制的生产线精准给料,通过拌和、筛料、定量装袋、缝合、堆放等一系列操作加工过程,制成育苗基质。这条生产线运转1小时,可生产基质60立方米。
“近年来,通过互助县农业农村能源资源保护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青海首家油菜秸秆育苗基质生产线建在了我们大全种植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条生产线利用了本地油菜秸秆和牛羊养殖的粪污制成育苗基质,基质保水保肥、透气性好,营养丰富。”互助县大全种植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大全捧起一把基质,向记者详细介绍,“用它育苗,种子的发芽率更高,苗期的生长速度也更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生产线育苗具有一定的优势。在相同的管理水平下,采用生产线育苗比传统育苗出苗率高,利用本地有机物制作的育苗基质,具有保水保肥、透气性好、营养丰富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苗期的生长速度。
如今,互助县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中心的循环利用模式已初见成效,不仅实现资源本地消化,还拓展了市场。目前,西宁市湟源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的种植户专程前来采购下单。王大全说,秸秆循环利用既环保又增效,用工时节还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马金花是互助县七塔尔村的村民,她在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中心工作已有两年多时间。马金花说,农作物秸秆收储运中心不仅解决了农户的秸秆处理问题,也让她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秸秆利用的“互助经验”
自2022年5月,互助县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以来,互助县农村能源资源保护服务中心积极探索新模式,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互助县农村能源资源保护服务中心构建“点—线—面”的结合发展模式,通过培训、项目支持和宣传,提高群众认知,建立覆盖县域的收集网点,培训专业秸秆作业队伍,从4个方向分片建成收储运中心,形成健全的秸秆收储运网络体系,实现从网点到收储运中心,再到全县市场化运作的正规化发展。
目前,互助县通过项目资金扶持,为条件成熟的合作社及家庭农牧场配备收集打捆机械,建立110个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收集网点。通过专业培训,110家网点已成为专业收集队伍,在目标责任区边收集打捆边翻茬还田。此外,互助县农村能源资源保护服务中心按照全县区域部署,建立秸秆精加工基地,基地通过对收集的秸秆过筛、除尘、捻丝、打包,加工成揉丝草出售给互助县及周边的牛羊养殖户。
为突破油菜秸秆利用瓶颈,互助县农村能源资源保护服务中心积极拓展利用渠道,在扩大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方面,利用油菜秸秆特性与相关主体研发生产,产量稳定且已投入市场,经济收入显著。
在推进油菜秸秆基质生产方面,互助县农村能源资源保护服务中心通过与青海大学农科院的联合研发,对秸秆与牛羊粪混合发酵,做成育苗基质开展了探索实验。目前,已通过4个批次的实验,蔬菜发芽率达90%,形成了油菜秸秆制作蔬菜育苗基质的专有配方,实现了互助县油菜秸秆综合利用由粗放式利用逐步向精细化利用转变,延长了油菜秸秆利用产业链条。
采访手记: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秸秆正不断释放它的“隐藏技能”,有的秸秆成为育苗基质,有的秸秆成为燃料。在秸秆能源化、肥料化利用方面,许多新业态正蓬勃发展,通过不同的形式为种植户带来实在的收益。
从田间废料到绿色能源,互助县充分利用产业特色,不仅拓宽了种植户的增收渠道,还提升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价值。如今,一条绿色循环产业链已在互助初步形成,互助县也逐步实现秸秆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