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的“高原蓝精灵”蓝莓种植园,阳光透过温室玻璃倾洒而下,一株株齐腰高的蓝莓树上挂满了圆润饱满的蓝紫色果实,在绿叶间若隐若现。摘下一颗放入口中,紧实酥脆的果肉,甜中带酸的口感瞬间在齿颊间散开。
这片占地3亩的蓝莓园,是青海高原首例规模化蓝莓种植试验田。
种植园里,主人刘延安正忙着检查滴灌设备,脸上虽挂着汗珠,却难掩喜悦。两年前,他远赴辽宁果树科学研究所学习蓝莓种植技术,如今已熟练掌握温室的温湿度调控和水肥管理。“去年6月种下的T3、优瑞卡等四个品种,今年第一年挂果,每株产量约2斤,预计总产量四千斤。”刘延安算了一笔账,“按每斤80元的采摘价,总收入可达32万元。目前,市场以本地采摘体验为主,待明年进入丰产期,产量将翻番,每亩可达6000斤以上。”
这片“蓝色试验田”的背后,是跨越千里的科技协作。2024年,经九三学社青海省委会协调联系,九三学社辽宁省委会组织专家团队赴青海考察,实地了解当地果树产业发展情况,筛选出适种的蓝莓、杏子等品种。依托互助县农业示范园区的“九三学社院士工作站”,辽宁果树所专家定期开展技术指导,从修剪整形到花期调控,为高原果树种植开辟了新路径。
“九三学社帮我们引进了辽宁的设施配套技术,虽然前期投入大,但后期效益会越来越明显。”刘延安说。
九三学社省委会参政议政部(社会服务部)干部王文龙介绍,“九三学社青海辽宁省级组织正构建‘引进 - 试验 - 推广’的完整链条,除已落户的蓝莓、杏子外,今年将再次前往辽宁筛选适生品种,并推动‘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计划大规模扩展蓝莓种植面积。”
“九互合作”,是九三学社青海省委会着力打造的社会服务品牌。2013年,九三学社青海省委会与互助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书》,自此拉开了“九互合作”的序幕。多年来,九三学社省委会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开展科技合作、成果转化、科普讲座、技术指导与人才培训、名师工作室、名医工作室等活动,助力互助县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互助县的需求,在互助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成立了‘九三学社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发挥院士专家的带头作用,帮助互助县培育科技创新团队,为互助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九三学社省委会秘书长杨占武说。
九三学社省委会依托“九三学社院士专家工作站”,不断推动“九互合作”品牌向更高层次迈进。如为互助县引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和北京林果科研所两位高端创新人才,实现了农业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人才精准对接服务;组织社内农业、文化产业方面专家赴互助县实地调研村集体产业发展情况,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不仅是省级组织,各基层组织也积极发挥社员专业优势,针对互助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举办涉及农业、医疗、教育、旅游等专业的一系列培训、科普讲座、义诊和捐款捐物等活动。”杨占武说。
随着一批批蓝莓装车发往西宁,这片被科技点亮的高原土地,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