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3月22日5时32分,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猛禽谷内,高山兀鹫夫妇的幼雏“十四毛球”成功破壳。这是继3月10日破壳的“十三毛球”之后,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2025年第二只人工繁育的高山兀鹫。
这只雏鸟是其“明星父母”诞下的第七只雏鸟。自2017年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首次成功繁育国内首只人工高山兀鹫“大毛球”以来,便以“毛球家族”为名,按出生顺序为每只幼鸟编号命名。此次破壳的幼鸟是该园累计繁殖破壳的第14只高山兀鹫,延续了这一传统。
作为国内唯一掌握高山兀鹫人工繁育技术的机构,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累计繁殖14只高山兀鹫,为这一珍稀物种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这些成果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也为全球高山兀鹫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毛球”破壳后,工作人员为其称重,其体重达到180克,是一只非常健康的雏鸟。由于“十四毛球”巢穴位置的特殊性,大约两个月后,它将尝试离巢活动,大约半岁时体重增长到约8000克,并学会飞行,离巢独立生活。
“人工种群的壮大不仅为珍稀或濒危物种存续提供保障,还可通过科普展示提升公众保护意识。”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主任何顺福表示,园区将高山兀鹫人工繁育积累的经验用于秃鹫人工繁育工作中,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突破,2025年的一枚秃鹫卵已在孵化中,有望繁育成功,填补国内空白。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