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东市司法局持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的“三优”政策,为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服务,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科技赋能
有效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不断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一体化”管理、“窗口化”办事、“一站式”服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应用,持续打造12348海东法网,实现网上查询、咨询、预约、受理、审核、投诉等集App、智慧终端等多样服务端口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的多元路径,切实提升人工智能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推广运用,在“法治海东”微信公众平台“AI智能咨询”应用全线接入DeepSeek,为掌上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注入超级引擎,为市场主体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法律服务。
上门问需
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优势,优化调整公证法律服务供给,开通涉企“绿色通道”,做到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出证,实行“零等待、零距离”的暖心公证服务。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一次性告知”公证证明所需全部材料及有关注意事项,争取当场公证,全力提升办证质量和效率,最大限度让企业“少跑路”。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标准,全面落实缩短办证期限、拓展“一证一次办”、推进“一事一站办”等多项公证减证利企便民提速措施,做到当日受理当日出证。2024年以来,办理各类公证业务929件,其中涉企公证71件。
“法治体检”
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引导广大律师主动担当作为,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以“法治体检”、法律进企业等专项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律企协作平台,充分发挥律师团队专业优势,通过“面对面”问需企业、“点对点”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把脉问诊”开出“法治良方”,帮助企业化解法律风险,解决法律难题,维护合法权益,提升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2024年以来,组织律师深入企业开展上门法律服务545次,提出法律建议260余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万余份,以专业化、精准性、高质效的法律服务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执法监督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涉及知识产权、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的矛盾纠纷日益显现,为此海东市司法局组织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明确7名调解员,积极参与涉及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规范涉企执法行为,积极推行“双随机 一公开”监管模式,落实清单之外无检查、入企检查先扫码、依法处罚重指导等工作措施,全面梳理职责范围内的重点监管事项,量化行政检查标准,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印发《海东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公布市本级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清单34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13项,从制度层面解决了企业办证多、办事难、多头跑等问题,全力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海东市司法局 韩璐)